书名:《物权法》(第二版)
作者:尹田
出版日期:2017年6月
【作者简介】
尹田,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保险法学研究会会长。
【内容简介】
在总结过去已有同类教材的基础上,《物权法(第二版)》试图具备以下特点:一、基础理论知识的准确性、全面性和体系性。《物权法(第二版)》更加注重物权法基本原理的正确表达,并立足于教与学的角度,以严谨而不呆滞的文字有效地展示物权法精深的基础理论,达到正确知识的传输和严格训练学生理论基本功的目的。二、专业理论知识的适度扩充、适度加深与前瞻性。本教材充分反映国内外物权理论发展动向和新鲜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问题和指出思维路径,启发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其观察、归纳、推理和分析的能力,使教材脱离消极灌输知识的传统作用而成为促进深入思考的推进器与导航灯。三、法律思维方法的适度训练。本教材在物权法原理和理论的演示过程中,有意识地展现和揭示有关结论的形成思路,并在注重理论联系中国实际以及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的分析过程中,充分展示相关规则设置与实际操作方法的内在机理,使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维方法的训练。本书知识丰富,信息准确,论证严谨,体系完备,富有逻辑性和启迪性,适合法律专业学生作为学习、巩固和深化物权法理论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编 物权总论
第一章 物权的特性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物权的效力
第二章 物权的客体
第一节 物权客体的特征
第二节 物权客体的分类
第三章 物权的类型
第一节 物权的种类
第二节 物权的分类
第四章 物权的变动
第一节 物权变动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第三节 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第五章 物权公示原则
第一节 物权公示的概念及其意义
第二节 物权公示对于物权变动的效力
第三节 物权公示的权利推定效力
第四节 物权公示的公信力
第六章 动产的占有、交付与不动产登记
第一节 动产的占有与交付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
第七章 善意取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动产善意取得的成立要件
第三节 脱离物之无权处分的效果
第四节 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成立要件
第五节 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
第八章 取得时效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
第三节 取得时效期间的计算
第九章 物权的保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物权的主要保护方法
第十章 占有
第一节 占有制度的法律特性
第二节 占有的成立和消灭
第三节 占有的保护
第二编 所有权
第十一章 所有权通论
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念和基本权能
第二节 所有权的本质
第三节 所有权的种类
第十二章 共有
第一节 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按份共有
第三节 共同共有
第十三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专有权
第三节 共有权和共同管理权
第十四章 相邻关系
第一节 相邻关系的概述
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法律适用
第三编 用益物权
第十五章 用益物权概述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种类
第十六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一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种类和特征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
第十七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宅基地使用权
第一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
第十八章 海域使用权
第一节 海域使用权的概念、种类和特征
第二节 海域使用权的物权变动
第十九章 地役权
第一节 地役权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第二节 地役权的取得与效力
第三节 地役权的消灭
第四编 担保物权
第二十章 担保物权总论
第一节 担保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担保物权的设立
第三节 担保物权的消灭
第四节 担保权利的冲突与并存
第二十一章 抵押权
第一节 抵押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抵押权的取得
第三节 抵押权的效力
第四节 抵押权的实现
第五节 特殊抵押
第二十二章 质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动产质权
第三节 权利质权
第二十三章 留置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留置权的成立条件
第三节 留置权的实现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