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在人民大学法学院开设三门侵权责任法课程:给本科生3年级的同学开设侵权责任法基础课,讲侵权责任法的基本原理,也涉及法律条文的解释;给法律硕士研究生开设侵权责任法案例课,讲侵权责任案例分析方案;给法学硕士研究生开设侵权责任法高端课,讲侵权责任法的前沿理论和立法、司法重点问题。
今年春季学期开设的是侵权责任法高端课程,听课的是2021级知识产权方向和民法方向的法学硕士研究生,共计38人。这门课的设计,体现同学参与和师生互动、理论拓展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研究能力与表达能力提升并重的理念。
这是一门2学分的专业选修课,每周1次课,每次4学时,共计上8次课。第一次课是我给大家讲侵权责任法当前的前沿问题,包括主要理论发展、立法和司法解释概况、热点案例透视,还讲这门课的教授和学习方法。接下来的每次课堂教学是学生小组演示、班级讨论和老师点评。
我为学生小组的演讲演示设计了6个选题:过错责任的强化与公平责任的限制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展与适用扩张;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法律适用;产品责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网络侵权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医疗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与适用。我给每个小组提出大纲和具体要求,指定阅读文献、案例等资料。
选课的同学依自愿组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挑选上述选题之一进行深入研究,写出研究报告和演示PPT,推举2-3个代表在课堂上演讲演示。每个选题研究的内容包括:理论原理、立法沿革、比较法经验、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条文的解释、典型案例评论。
所有同学都参与到一个小组的研究,集体讨论、分工合作写出演讲稿和演示稿。每次课大概用2小时时间由小组推举的代表进行演讲演示。接下来是班级讨论1小时和老师点评1小时。
由于是在上半学期上这门课,没有受到疫情影响,所有课程都是在教室面授的。整个课程进程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参与精神。觉得各小组有点暗暗比拼的劲头,推举最善表达的同学将他们尽全力研究的成果呈现在课堂上。课堂讨论也十分踊跃异彩纷呈。老师的点评包括3项内容:对小组研究成果和演讲演示的综合评价;对所涉及课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问题的“拾遗补缺”;对具体问题的答疑解惑和研究方法的指导。
给同学们安排的考试是在课堂演讲演示的基础上写一篇不少于1万字的论文深化对所涉选题的研究,同时附相关的PPT演示稿。大家认真完成了考试科目,有的同学写出的文章长达3万多字。我也给他们恰如其分的考分,与其付出的劳动相适应。
觉得这次教学活动有所创新,大致实现了前述教学理念。同学们的答卷普遍可圈可点。在得到大部分同学同意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卷论文进行些许格式上的编辑调整,分期发表在中国民商法网上。这既是展示教与学的成果和方法,也是展示硕士研究生同学的理论研究成果。
是为序言。希望读者喜欢这些文章,也希望推广这一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