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劝人饮酒可能会面临哪些法律责任?
2023年1月17日      ( 正文字号: )
文章标签:民法典   侵权责任   情谊行为   注意义务
[ 导语 ]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盛大的节日,承载着人们的期盼,它既意味着对人们一年到头辛苦与忙碌的犒劳,也象征着全家人的团圆与美满。佳节将至,人们都会在春节期间约上亲朋好友共度良宵。在吃团圆饭的时候,饮酒庆祝往往是餐桌上的重头戏。但近年来,聚餐饮酒后发生人身伤亡事件屡见不鲜。亲朋好友在同桌共饮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呢?过度劝人饮酒又会面临哪些法律责任呢?接下来小编将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帮助大家梳理劝人饮酒的相关法律责任。

[ 内容摘要 ]

本文将通过梳理现行法律体系中的相关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分析同桌共饮者相关的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

[ 内容 ]

一、同桌共饮者彼此间负有哪些义务?

通说认为共同饮酒是一种情谊行为,其本身不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我国现有的法律规范亦未对共同饮酒的侵权责任做出明确规定。但醉酒本身有一定的危险性,且出于公序良俗的考量,法律须适当介入,对同桌共饮者苛以一定的法律义务,以便在损害发生时达到“受害人权益保护”与“他人行为自由维护”之间的平衡。根据司法实践的要求,同饮者相互之间需承担一定的安全注意义务,包括相互提醒、劝告、通知、协助、照顾等,以减少安全风险。此种注意义务应当以一般理性人为判断标准,即以普通人的合理认知与行为能力为限度。法官在裁判的过程中通常遵循可预见性标准,对同饮者法律责任进行谨慎适用。一般情况下,由于每个饮酒者都应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有最高的注意义务,故本人应对饮酒的后果承担主要责任。但如果共同饮酒者存在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饮酒仍劝酒,或者未对醉酒者履行必要的安全护送、照顾义务等,共饮者根据其过错程度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劝人饮酒应承担法律责任的常见情形有哪些?

司法实践中,劝人饮酒给对方造成人身损害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第一,强迫性劝酒,指在违背对方意愿的情形下强制对方饮酒,包括恶意敬酒、劝酒、赌酒、罚酒等行为。第二,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指共饮者在明知对方有心脏病酒精过敏等不得饮酒的身体原因时,仍然劝对方饮酒。第三,虽无积极劝酒等情形,但对同饮者过度饮酒行为未加提醒或制止。此种情形下根据醉酒者的身体特质及同饮者与醉酒者的亲疏关系而加以要求不同程度的注意义务。第四,未安全护送醉酒者且未将其妥善处置,此种情形较为多发。聚会结束后,同饮者应当视情况将醉酒者送往家中,使醉酒者能够处于被看护的安全状态。如果醉酒者出现不良反应,同饮者应当将其及时送医救治,避免醉酒者的人身或者财产遭受损害。第五,醉酒者执意酒后驾车而劝酒人未加以劝阻的。此种情形下,同饮者对醉酒人酒后驾驶机动车应负有高度劝诫注意义务,这种义务来源于先前的共同饮酒行为。


三、只要劝了酒,对方因醉酒而产生的人身损害就都是我的责任吗?

(一)同饮者责任应符合“可预见性”标准

可预见性是同饮者责任的边界,对于无法预料的突发情况造成的损害后果,同饮者不应承担责任。对同饮者注意义务范围的判断需结合具体案件事实加以分析。因为在不同的案件中,同桌共饮者的亲疏程度、饮酒者的特殊体质、行为的危险程度、预防损害的成本等问题也不尽相同。例如,如果同桌共饮者彼此之间相互熟识,同饮者明知饮酒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适合过度饮酒的疾病,此时同饮者注意义务的标准应当适当抬高,同饮者负有积极提醒、劝阻对方过度饮酒的注意义务。反之,若同饮者与饮酒人不熟悉,同饮者对其相关身体疾病不知情,那么根据可预见性的标准,此时的注意义务不应过于严苛,同饮者对饮酒者进行适当性提示即可。

(二)同饮者应根据自己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司法裁判中,法官通常根据同桌共饮者自身的过错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一般情况下,饮酒者自身负有过错,应承担主要责任,同饮者仅承担次要责任。如果存在多个同饮者,则数个同饮者之间为按份责任,同饮者依据其角色定位、亲疏关系等负有不同程度的安全注意义务,并最终影响其所承担的侵权责任比例。此外,在确定责任时应当注意区分违反注意义务的同饮者与过度劝人饮酒者二者之间应承担的侵权责任的区别。前者主观上为过失,客观上表现为不作为,其过错程度较轻,根据过错与责任相一致的原则,不应承担过高比例的侵权责任;而后者主观上为故意或重大过失,其过错程度较重,因此应承担较高比例的侵权责任。


四、小结

小酌怡情,豪饮伤身,过度劝酒既伤身又伤情。过度劝酒风险大,一不留神既给他人带去人身伤害,又给自己带来法律责任。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在欢度佳节的时候注意理性、适度饮酒,在餐桌上营造文明的饮酒之风。最后预祝各位读者新春快乐,阖家团圆!



(图源网络)

[ 参考文献 ]

汪倪杰:论先行行为与安全保障义务的关系,载《法学》2022年第9期。
王利明:论比较过失,载《法律科学》2022年第2期。
李春香、熊静:共同饮酒致人身损害侵权责任纠纷中同饮人责任的裁判规则探析,载《法律适用·司法案例》2020年第18期。
杨立新:共同饮酒引发醉酒死亡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界限,载《法律适用》2019年第15期。

发表评论
推荐阅读
今日头条 |“提前还贷”的法律要点与风险防范
对于提前还贷问题,是否构成违约需要根据合同内容具体判断,并且借款人难以依据格式条款或情势变更事由抗辩
今日头条|劝人饮酒可能会面临哪些法律责任?
本文将通过梳理现行法律体系中的相关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分析同桌共饮者相关的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
今日头条|《民法典》如何保护肖像权?
《民法典》删除了侵犯肖像权要以“营利为目的”的构成要件,同时,还明确了五大类肖像权合理使用的情形。
热门排行
学术公告
相关文章

编辑:刘茜雅

向编辑提问:

分享

扫二维码
用手机看民商
用微信扫描
还可以分享至
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