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解研究》总100辑 | 百辑序语
百辑为序 再启华章
岁月倥偬,时光翩跹。《判解研究》创刊迄今,已走过二十多个春秋,行至其第一百辑的里程碑前。
2000年,时值千禧,中国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崭新篇章正徐徐展开。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学校应支持重点研究基地举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建立学术成果发表园地”的要求,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与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司法》编辑部共同创办了《判解研究》,采以丛书集刊的方式,一年四辑,面向社会公开发行。
以“判解”为名,本丛书在创办伊始便确立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发展思路:致力推进对审判实践中的重大、疑难、典型案件及司法解释的研究,将法学理论全面运用于司法实务,通过分析与归纳演绎,在个案中寻找法理与裁判的连接点,在判决中发掘对法律予以选择的理由、法条的内涵以及判决的一致性,借此丰富对法律的解释、总结法律适用的经验、探求法律的精神,为立法和司法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撑。此种以实践为关注,追求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风格定位令《判解研究》甫一发行,便迅速在刊物林立的法学界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地位。
在二十余载的发展历程中,《判解研究》始终坚持以促进民商法学理论研究的繁荣、助力提升法官的法学理论素养和审判实务工作水平、推进司法改革为宗旨,以中外法学理论与裁判实践的发展为基本关注,筚路蓝缕,孜孜以求,精选和刊发了大量具有较高学术品位且切合中国审判实践需要的优质文章,并通过举办“法官与学者对话论坛”品牌学术活动和开设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多元形式,构建起法学理论与实务对话良好的“桥梁”,为推动国家法治建设与法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收获了广大法学研究和法律实务工作者的关注和好评。2014年以来,《判解研究》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CSSCI)来源集刊,办刊水平和学术质量得到业界同人的进一步肯定,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丛书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何以上青云,清风凭借力。《判解研究》的创办和发展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创刊伊始,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肖扬同志亲自为本书题词“加强判解研究,推进司法改革”,表达深切的勉励和期许。最高人民法院民商事审判业务部门的多位负责同志“躬操井臼”,长期担任本丛书编委会委员;人民法院出版社不辞繁冗,承担本书的审排和发行工作,为《判解研究》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判解研究》的成长更离不开广大读者和作者朋友的关爱和支持。得益于本书别具一格的办刊理念,《判解研究》赢得了一大批法律法学研究和实务工作者的关注和青睐,形成了较为稳定且富有特色的读者、作者群体。他们中不但有备受业界同人敬仰的法学泰斗、审判业务专家,更有不少高才捷足、风华正茂的中青年学者和夜以继日、攻苦食淡奋战在法治一线的实务工作者,皆是推动我国民商法学理论和审判实践不断发展的中坚力量。任凭时光流转、俗世苍茫,他们始终对《判解研究》抱以极大的热忱与关怀。毋庸讳言,广大读者、作者朋友长期以来坚定不移的陪伴和支持,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过去的二十余年,我们有幸见证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在民商事法律领域,由《物权法》到《侵权责任法》再至《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我国法律规范体系逐步完备,立法技术日臻成熟;随着物权、合同、公司、证券等领域系列司法解释的颁布和不断修订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的出台,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民商事审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在无数学界同人持之以恒的悉心浇灌下,我国民商法学理论也已由当初尚显稚嫩的幼苗现长成苍翠茂盛的参天大树。更值欣喜的是,在党中央“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的伟大号召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法学理论与实践间的藩篱渐去,融合共进之意日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未来更加可期。而得与共和国法治事业发展相伴同行,对于《判解研究》而言,无疑是莫大的荣幸。
如今,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法典应世而生,几代中国民法学人夙愿得尝。如何有效地保障和推动民法典的统一、正确实施,如何以《民法典》的形式体系为准绳,以《民法典》的价值体系为依据,建构中国自主的民法学知识体系,无疑已成为摆在无数民法学研究者和民事法律实务工作者面前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欲对此作出科学、妥善的回答,以加强对判解的解读和剖析为抓手,推动民商事法学研究逐步实现由从注重立法论向解释论转型,不断促进对民法典理解、解释以及如何全面贯彻实施的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是其中无以回避的必经之路。毕竟,以人类法治发展的历史来看,法律解释活动越发达,科学性越强,成文法的生命力就越长久,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效果就越明显。而作为联结理论与实务的桥梁,判解则是所有法律解释得以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前提。
躬逢中国法治发展盛世,《判解研究》将一如既往地保持自己“探索理论、关注实践”的学术品格,坚持在判解这块尚未充分开垦的土地上持续耕耘,不断提升办刊水平和编辑质量,以求多视角、全方位地追踪和展示中国的判例、司法解释及相关研究之全貌,并与全体法律同人携手并肩,共同开启中国民法学的解释论时代,一起描绘法治中国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