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解研究》丛书简介
理论研究需要沉淀,不览百家言,岂成一家说;司法实践需要积累,未历千端案,怎有秦镜悬。精意覃思,踵事增华,我们前行虽缓,但希冀掷地有声、余音绕梁。《判解研究》编辑部期待与您共同构筑理论与实务的平台,为法治事业贡献学术之力。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主编:王利明
执行主编:姚辉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
出版周期:每年出版四辑
二、目录
(一)百辑序语
王利明:百辑为序 再启华章
(二)专论
刘贵祥:当前民商事审判中几个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
(三)品味民法
王轶:三十三年学与思
谢鸿飞:中国民法学的自主性:基础、现状和前瞻
(四)法学专论
杨立新:后让与担保与抵押权的竞存——民间借贷+买卖合同+抵押权=?
崔建远:以案说法:合同的成立、有效与不当得利
刘凯湘:民法典合同解除规则在起草过程中的争议与条文理解
李永军:民法典第585条至第588条关于违约金与定金条款的解释与适用
(五)法官论坛
马强:居住权与所有权的冲突与解决
梁展欣:论民法规范的参照适用
黄海涛:进退之规:关联合同间突破合同相对性的三维图景
(六)百辑编辑寄语
三、编辑后语
时值壬寅,《判解研究》总第100辑终于与读者见面了,编辑部同仁都不胜欣喜。转念之间,一个问题萦绕心头,学术集刊应当承担何种角色?有人说,学术如积薪,每一代人只能在前人之上求得些许进步。那么,学术集刊就是所谓的抱薪人,从作者手中接过文章,然后进行审阅、校对、编辑、排版、印刷、出版等工作,最终把一篇篇学术文章呈现在读者面前。令编辑部感到自豪的是,自千禧年《判解研究》丛书创办以来,编辑部甘当抱薪人已有20余年之久,期间刊发了大量高学术品位且切合实践需要的优质文章,为审判实践和学术研究贡献了砖瓦之力。
走过百辑,编辑部始终关注审判实践的前沿问题,成为司法裁判与时俱进的见证者。梅因曾言“判例先于习惯,司法先于立法”,表明法律的完成是由法官进行司法裁判实现的,从成案到先例、从先例到规则、再从规则到原则,或许这就是法典的形成过程,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逻辑。本丛书以“判解”为名:“判”者,指判例,即已经生效的法院裁判;“解”者,乃法律解释之谓。这便从根源上决定了“从审判实践中来,到审判实践中去”的思路,编辑同仁孜孜以求推动引领专家学者运用法学理论对司法判决进行探究、诠释、归纳和演绎,帮助法官正确解释适用法律法规、社会习惯、法学理论等法律渊源来创造伟大判决,进而揭蘖具体案件背后的共通规则。《判解研究》第1辑甫一出版,随即开设“司法解释之窗”“判例评析”“公报案例评析”“国外判例评介”“名案回顾”等栏目,邀请审判专家对当时的热点、难点等经典案例和司法解释进行评析,各篇文章对相关案例条分缕析、析毫剖厘,对法律争议的评价鞭辟入里、见解独到,开创了审判案例和司法解释研究的先河。编辑部不忘初心、不移其志,一以贯之地致力于加强法院裁判和法律适用的研讨推进,不断把“判解”研究推向前进。
走过百辑,编辑部一直参与学术研究的法理探讨,成为法学理论自主发展的亲历者。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司法实践的进步离不开中国法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因为法学研究就是从繁杂案件的表象中寻求本质,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把握规律,于多元价值的冲突中探求真理。早在《判解研究》发刊词中,王利明教授就曾殷殷期待:“在法学研究者们的努力下,中国应该也必定会有自己的民法解释学、法律推理和其他各种判解理论。”编辑部念兹在兹,在“特稿”“法学专论”等栏目刊发了大量既有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又兼具现实性、可读性和实用性的学术文章,努力为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理论贡献绵薄之力。中国的民法学从未对国外法学亦步亦趋,而是直面国家和社会转型中的重大问题,竭尽所能地建构以中国现实为基础的自主法学理论。
走过百辑,编辑部不懈构建法官学者的对话平台,成为法治事业不断发展的耕耘者。实践是理论的本源,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审判实践与法学理论的融合互进是法治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法治是一个从“纸面上的法律”转变为“行动中的法律”的动态过程,这是以理论和实践分享价值共识为前提基础的,群体割裂、歧见纷呈、观点林立不仅无助于法律适用的确定性,反而可能徒增混乱、戕害法治。编辑部致力于推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加强法官学者良性互动来促进法律通说的形成,为法学演绎与裁判推理提供共识基础。2004年以来,编辑部开始举办“法官与学者对话”论坛,旨在架起法官与学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增进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理解共识,为立法和司法提供经验及实证研究素材。一年一度的论坛令众多法官学者齐聚一堂、畅所欲言,通过多元思想的交流碰撞凝聚共识,加强理论实践的融合互进,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同和一致赞誉,成为沟通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要研讨品牌。
为了祝贺《判解研究》百辑之喜,本辑诚可谓群贤毕至。内中既有刘贵祥专委、杨立新教授、崔建远教授、李永军教授、王轶教授、谢鸿飞研究员等法学名宿惠赐大作,也有马强法官、黄海涛法官、梁展欣法官等青年才俊大力支持。各篇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实质内容各有差异,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过往皆序章,20余年之久的筚路蓝缕,100辑积攒的累累硕果,为《判解研究》奠定了新的起点。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编辑部还将继续谨守抱薪人的职责,为读者不断呈现学术佳作,我们将继续与作者、读者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