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剽窃》
作者:(美) 理查德·波斯纳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月
理查德·波斯纳,曾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助理、联邦政府律师、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1968)、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1969)和讲座教授。1981年出任美国联邦第七巡回区上诉法院法官(1993~2000年任首席法官),同时担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高级讲师。
文学、学术、音乐、艺术和电影创作中的剽窃是一个魅惑着西方文化景观的争端问题,在本书中,美国最富影响力和争议的法律学者之一理查德·波斯纳法官对剽窃问题做出了简明、生动、令人耳目一新的考察。作者从“复制—隐匿—欺诈—误信—损失”几个关键点分析判定剽窃的概念。同时,也讨论了剽窃的含混的概念、剽窃与(如版权侵权等被禁止的)复制行为之间的关系、剽窃的历史文化异质性、探查剽窃的方法以及惩罚或免责的形式等话题。本书激人思辨、富于洞见,论说异常清晰、直率,是一本短小精悍的分析性杰作。
2.《窃书为雅罪》
作者:(美)安守廉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安守廉,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哈佛大学东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专家。
本书是一部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论纲,作者从一位西方法学家的角度,对中国的这段历史做了经济、政治、文化上的梳理,正面提出了自己的评论。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概述、第二章不止的反思:帝制中国因何没有本土的知识产权法、第三章枪口逼迫之下的法律启蒙:世纪之交西方知识产权观念的输入、第四章化圆为方:知识产权法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第五章 当盗版者成为权利人:台湾地区对知识产权的态度转变、第六章绝非小事:美国对华知识产权政策。本书让我们以更加全面的视野去理解中国独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所导致的古代知识产权制度之缺乏。
3.《文艺作品侵权判定的司法标准》
作者:宋鱼水;冯刚;张玲玲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5月
宋鱼水,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现任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政治部主任,兼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冯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张玲玲,历任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书记员、代理审判员,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代理审判长,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员,北京市不错人民法院审判员。
本书对“琼瑶诉于正案”的实体及程序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通过该案梳理了文字作品中著作权保护的表达的确认问题,著作权侵权纠纷中被告与原告作品要素发生接触认定问题,共同侵权认定问题,赔礼道歉的适用问题,损害赔偿数额问题,侵权作品停止复制、发行、传播问题等诸多著作权法核心、前沿问题。本书共三章,具体包括第一章“琼瑶诉于正案”案情回顾及焦点问题梳理、第二章原告主张被改编和摄制的内容能否受著作权法保护、第三章侵害改编权判定的司法标准。本书阐明了演绎作品的法律地位和权利的次生性,作品独创性的衡量标准以及文字作品与类电作品在创作上的关联对权利归属的影响,例证分析了文艺作品侵权判定的司法标准。
本文为中国民商法律网原创作品,作者王明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