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202:书单|当经济学与法学相遇:法经济学著作推荐
发布日期:2022/4/9      正文字号:
文章标签: 法理   比较法   法经济学
[ 导语 ]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兴起了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热潮,法经济学应运而生,其功能在于试图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来研究法学理论与法律问题。当下,我国法律界对于法经济学普遍具备“既陌生,又新奇”的交叉感官,该种感官产生的原由在于:一方面,大部分的法学界人士缺乏经济学背景,另一方面,法经济学在域外的蓬勃发展,不免勾起了相当一部分的法律学者的浓厚兴趣。法经济学作为社科法学之一种,卷入了在2014年以来的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的论争之中。事实上,法经济学并不旨在取缔法教义学,而是提供一种补充性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工具。理查德·A·波斯纳曾说,“对我来说,法经济学最有趣的方面就是,它试图将学习法律的理论、从理论中推导出的精确假设与对假设的经验验证建立在一个科学的基础之上”。相比于美国法经济学的蓬勃发展,法经济学未来在我国仍有待发展,是故,本书单选取三本法经济学的著作,以飨读者。

[ 内容 ]

1.《民法的经济分析》

作者:[德]汉斯-贝恩德·舍费尔,[德]克劳斯·奥特著,江清云杜涛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5月

汉斯-贝恩德·舍费尔,德国汉堡Bucerius法学院法经济学教授,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曾任德国汉堡大学法律与经济学研究所主任,曾任欧洲法律与经济学协会主席。克劳斯·奥特,德国汉堡大学法律系名誉退休教授,汉堡州高级法院的法官,曾任汉堡大学法律与经济学研究所ERASMUS法经济学项目主任。

在《民法的经济分析》一书中,两位作者系统地介绍了法律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从法哲学、法理学、福利经济学、博奕论等学科角度出发,阐述了法律的经济分析学科的来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应用方法,非常适合作为法经济学的入门书。此外,作者以德国民法为分析对象,对侵权法、债权法、合同法、物权法以及公司法等重点问题进行了研究,鉴于中国的民法体系是以德国民法体系为蓝本,本书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更易领会。


2.《法和经济学》


作者:[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著,史晋川,董雪兵等译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罗伯特·考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教授,美国法律和经济协会的创立者之一,法和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托马斯·尤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法学教授。

《法和经济学》一书曾一版再版,一度是将经济学应用于分析法律规则和制度的最畅销教材。该书在经济学和法学间搭起了构图的桥梁,成功将二者结合起来,为法律制度与规则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经济学方法。该书将经济学的概念应用到五个法律的核心领域:财产、合同、侵权、法律程序和刑事犯罪,同时对经济学概念作了清晰的阐述。作者对法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的交互关系提出了许多新的洞见,并阐明如何运用微观经济理论批判性地评价公共政策。


3.《法律的经济分析》


作者:[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蒋兆康译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月

理查德·A·波斯纳,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法官,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高级讲师,被广泛誉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

《法律的经济分析》一书被公认为经济分析法学的经典之作,是法律经济学领域最为杰出和全面的著作。作者运用以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价格理论等学说对美国的法律理论、法律史、宪法、财产权法、契约法、侵权法、刑法、反托拉斯法、劳工法、公司法、证券法、税收法、国际贸易法、法律程序规则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分析,为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学术向导和成果总结。通过本书,我们能全面了解法律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进展,而且为入门者学习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并将其运用于解决中国法律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途径。



本文为中国民商法律网原创作品,作者周含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编辑:周含笑

向编辑提问:

分享

扫二维码
用手机看民商
用微信扫描
还可以分享至
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