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社会学》
作者:[德] 尼克拉斯·卢曼
译者:宾凯/赵春燕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3年8月
尼克拉斯·卢曼,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系统论旗帜性人物,1989年获得德国哲学界最高荣誉之一“黑格尔奖”。
如何看待社会中的法?卢曼从基础社会理论的角度对法律进行了重新解读。本书从社会公众的认知期望出发,指出法律作为一般化的一致性秩序得以发展,并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结构。法律这一社会结构经历了古代、前现代的发展,最终走向实证化的发展趋向。其分出、生成程序、执行以及衍生的社会变迁等成为该实证结构的重要部分,因此现代社会法律系统的生成、运作和变迁需要我们深刻把握。
2.《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作者:苏力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独著、译著等20余本。
中国法治从来都有自身的特色之路。本书立基于乡土社会背景,探讨了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民间传统与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以及市场与法律的互动等问题。法治的运行不仅仅是一套细密的法规体系,也不仅仅是法学专业人士的宏图巨制,中国人民运用自身的实践理性在社会生活中探索的规则体系和更深层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深刻挖掘并予以尊重。
3.《传媒监督的法治》
作者: 陈柏峰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陈柏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
网络传媒时代给法治建设带来了新的场域发展。传媒监督是一把双刃剑,本书从传媒个案分析了传媒监督偏差、传媒角色定位、执法冲突的传媒表达等传媒法治命题,描绘了中国传媒法治运行状况,辨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瑕疵,并从传媒的商业性和政治性等一般角度提出了传媒监督法治化的建议。
(本文为中国民商法律网原创作品,作者李晶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