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213:书单 | 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大数据时代与网络空间治理
发布日期:2022/8/13      正文字号:
文章标签: 大数据   网络治理   个人信息   互联网
[ 导语 ]

信息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无数疑问: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维护人格尊严?突飞猛进的信息储存技术开启的“记忆模式”对个人和人类社会有怎样的影响?大数据算法对人类的生活、工作及思维造成了怎样的改变,又带了什么风险?传统价值理念能否移植到网络空间中?网络空间是否具有可规制性又应当如何治理?政府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应当扮演何种角色?关于上述问题的争鸣方兴未艾,不少学者早在数年前便提出了极具前瞻性的观点。本书单选取了三本广受赞誉的大数据、网络相关专著,以飨读者。

[ 内容 ]

1.《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


作者:[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月


维克多·迈尔-舍恩伯格,牛津大学互联网学院互联网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曾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任教。其研究领域主要为大数据、数字经济及数据时代的治理。其学术成果斐然,在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有专著十一本。此外,其曾担任多家知名企业的信息顾问和政府机构智囊团成员。

本书主要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为何要进行信息取舍以及如何进行信息取舍的问题。作者首先指出,遗忘曾是人类的天性,但随着人类在信息技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记忆成本降低,记忆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常态,遗忘成为例外。数字化记忆使得社会性遗忘机制遭到破坏,犯错者得不到二次机会;同时,人人都仿佛处在监视下,未来可能遭遇的审视会对现下的行为产生寒蝉效应。因此,有必要进行信息的取舍以修复社会遗忘机制,维护人在大数据时代的尊严。紧接着,本书提出了应对数字化记忆与信息安全的六大对策,包括数字化节制、保护信息隐私权、建设数字隐私权基础设施、调整人类的现有认知、打造良性的信息生态及完全语境化。在本书的最后,舍恩伯格指出,应对数字化记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最关键对策在于给信息一个储存期限。本书被认为是关于数据的开创性作品,作者关于“遗忘的美德”“被遗忘的权利”的洞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启发性。


2.《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作者:[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月


维克多·迈尔-舍恩伯格,牛津大学互联网学院互联网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

肯尼斯·库克耶,《经济学人》杂志高级编辑,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副研究员。其曾多次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知名刊物上发表文章。

本书认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作者首先指出大数据时代在处理数据的理念上的三大转变,即要全体不要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要相关不要因果;其后,作者分析了大数据带来的商业机遇和变革,其认为广泛的数字化以及数据的海量是大数据价值的源泉;最后,作者指出了大数据时代在数据安全与隐私方面存在的巨大风险,并提出了增强数据使用者的隐私保护责任、限制大数据对个人行为的预测、培育监督大数据算法公正性的算法师、反数据垄断四项对策。本书案例翔实,逻辑清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同时,其观点深刻,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3. 《代码2.0:网络空间中的法律》


作者:[美]劳伦斯·莱斯格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第2版)


劳伦斯·莱斯格,现任哈佛大学法学院罗伊·福尔曼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协会成员。莱斯格先后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曾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教,是斯坦福大学网络与社会研究中心的创始人。

本书重点讨论了互联网未来的规制架构。在本书中,作者敏锐地洞见到代码就是网络世界的法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规制四要素说”。本书的论证逻辑清晰,作者首先指出网络空间具有可规制性,且商业机构和政府之间的联合强化了对网络行为的规制能力;紧接着,作者描述了代码这一特殊规制模式,并指出此种规制模式将逐渐在网络空间普及;然后,作者探究了知识产权、隐私和言论自由等传统重要价值理念在网络生活中的潜在不确定性,并就这三方面的代码规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作者反对能完全过滤言论的代码;最后,作者还探讨了网络空间主权的问题。正如本书译者所言,莱斯格教授跳出法律的“自留地”来思考法律问题,同时将新鲜的研究空气引入法律自留地,阅读本书必能有所收获。


本文为中国民商法律网原创作品,作者吴志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编辑:萨日娜

向编辑提问:

分享

扫二维码
用手机看民商
用微信扫描
还可以分享至
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