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247:书单 | 民法上的争议问题
发布日期:2023/7/29      正文字号:
文章标签: 民法典编纂   比较法   侵权责任   人格权编
[ 导语 ]

随着世界全球化、信息化持续发展,各国民法学均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同国家法律体系间的联系与影响日益频繁、更加深入。我国进入《民法典》时代后,对于《民法典》的学习仍应坚持问题导向,强调问题意识。民法的学习者如何便捷地了解他国民法的大致框架与主要问题?如何透析个别制度背后的逻辑?民法之争议问题多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对于上述问题,通过了解与学习民法上的争议问题,可以集中、体系地了解独特的社会环境作用下一国民法的焦点,以及法律制度设计的价值考量,纵向观察可以领悟其历史动因。而各国民法争论之焦点不仅有其共性,也存在相当比重的个性问题,横向比较之亦会有所收获。因此,帮助民法学习者梳理民法学上的争议问题,可以准确把握重点与难点,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本书单选取三本介绍不同国家民法争议问题的书籍,以飨读者。

[ 内容 ]

1.《民法的争点》



作者:[日]内田贵、大村敦志

译者:张挺、章程、王浩、叶周侠、徐文海、文元春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内田贵,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早稻田大学特命教授。

大村敦志,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学习院大学法务研究科教授。

王浩,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

徐文海,同济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

叶周侠,京都大学法学研究科特定助教。

章程,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中日民商法研究会秘书长。

文元春,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学术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张挺,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副教授。

本书篇幅短小却议题众多,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日本民法的问题分布,为资料的检索提供初步的指导。同时,书中的篇目往往也是民法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作者适应了全球化到来后,法律信息的收集方法、积累方法,以及研究的方式方法的变化,并以之为背景检视民法所处的位置、民法的现状等问题。虽然以“争点”为题,但所论者并非教科书里解说的“争点”,而是选择思考“民法的当下”所必须考虑的项目,使读者在不同的主题中不仅能看到日本民法的过去,还有当下,于未来的研究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2.《论统一民法对于德意志的必要性:蒂堡与萨维尼论战文选》



作者:[德] 萨维尼、蒂堡

译者:朱虎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2月


萨维尼,德国法学家,历任马堡大学、兰茨胡特大学、柏林大学教授,曾任柏林大学校长。

蒂堡,德国法学家,历任基尔大学、耶拿大学、海德堡大学教授。

朱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成员。

本书着力介绍了蒂堡与萨维尼两位学者,就德意志是否应当制定统一民法典这一问题,所提出的方案及其论据。蒂堡为德意志提出了一个政治分裂、法律统一的方案,而萨维尼则提出了一种政治统一但法律独立于政治的方案,两者看似针锋相对,实际上却共同分享着一种具有专断意味的“政治”概念,这场争论使人们看到了在蒂堡与萨维尼的方案之间走一条中间道路的必要性。我们也得以通过了解这场争论,对法律观与政治立场之间相互勾连的方式,以及法律与法学、实践与理论、历史与理性之间的联系和冲突加深理解,在深刻把握统一民法对德意志的必要性的同时,领会《民法典》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


3. 《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侵权行为类型与发展中的人格权》



作者:杨立新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本书聚焦于民法的两个争议问题,即发展中的人格权与侵权行为类型化的研究,分别对于侵权责任法体系的科学化与合理化,与促进人格权发展、丰富人格权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者对人格权与侵权行为领域的主要争议,如声音权、形象权以及抛掷物致害等均有涉及,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如今,《民法典》中人格权与侵权责任均独立成编,该书可为全面、系统地理解两编的内容提供指引。


本文为中国民商法律网原创作品,作者范世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编辑:颜佳怡

向编辑提问:

分享

扫二维码
用手机看民商
用微信扫描
还可以分享至
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