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传承——余能斌教授追思会在武汉大学法学院举行
发布日期:2023/2/27      正文字号:
文章标签:
[ 内容 ]

为悼念我国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新中国民法学奠基人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余能斌先生,传承与发扬其法学教育精神和学术理念,武汉大学法学院于225日上午在120报告厅隆重举行“余能斌教授追思会”。

追思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七十余位余能斌先生的亲朋、同事和学生共同缅怀追思。追思会由武汉大学法学院张善斌教授主持。


 

上午9时,追思会正式开始。武汉大学法学院冯果院长、温世扬教授先后致辞。

 


 

冯果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余先生对我国民商法学科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余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民法的发展,为中国民法学界留下了丰硕成果,培养了无数法治英才。在学术研究上,先生始终秉持严谨客观的态度、独立思考的精神;在为人处世上,先生一身正骨、嫉恶如仇,将捍卫正义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先生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法学教育事业,此种精神和品格值得我们后辈继续发扬和传承。




 

温世扬教授带着对余先生无限的怀念、深深的哀思,回顾了在余先生指导下做课题、编写教材、参加学术活动的历历往事。他表示,我们要永远铭记余先生为中国法学教育发展、中国法律的现代化以及中国民法典编纂作出的杰出贡献,要永远感念先生对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帮助与关爱,要学习和弘扬先生爱岗敬业、淡薄名利、奖掖后学的高尚品德。

 


 

武亦文教授介绍了202314日至6日发来唁电的单位和个人,宣读了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王利明发来的唁电。

随后,追思会播放了金平、李静堂、魏振瀛、余能斌四位教授的《“四老”谈民法》视频节选。视频播放完毕后,全体参会人员肃立默哀一分钟,向余先生致以崇高敬意和无限哀思。

之后,参会者依次发言,共同追忆了余先生于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往事,其间感激、崇敬和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教授以视频方式追忆余先生。她简要回顾了自己与先生四十年的师生情谊,谈到了先生在她求学、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如一的指导和关爱,表达了对先生浓浓的哀思和无限的敬意。






武汉大学法学院蔡守秋教授作为余先生多年的同事和朋友,回顾了与余先生相识、相知、相惜的过程。他由衷敬佩余先生孜孜以求的学术精神、大公无私的家国情怀和行为世范的高尚品格,再次表达了对先生离去的悲痛与不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余劲松教授追忆了余先生为武大法学教育、武大民商法学科建设,以及对我国民商法立法工作作出的巨大贡献。余先生一辈子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做事低调,学风严谨,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法学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是对余先生作为一名教师的最高评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首席专家陈小君教授委托张善斌教授代为表达了对余先生的追思。陈小君教授表示,余先生为人谦和、为学忠诚、为师表率、为友亲切,他对真理的向往、对事业的执着,是众多亲朋弟子人生路上的标杆。

 


 

武汉大学法学院肖永平教授分享了自己与余先生相处中的珍贵回忆,对余先生的家国情怀表达了崇高赞赏。我们应当传承余先生的精神,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应当不忘家国情怀,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贡献。

 


 

原最高人民检察院青少年权益保护办公室主任郑新俭同志作为余先生的弟子,回忆了与恩师相处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恩师深切的感恩与无尽的怀念。

 


 

湖北省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吕小武同志表达了对余先生的沉痛哀思。作为余先生的弟子,他对恩师指导自己毕业论文的严格要求记忆犹新。他表示,恩师的谆谆教诲使他终身受益,成为他工作和生活中的指明灯。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谭启平教授表示,恩师一生热爱法学事业,直到患病之前,还在积极参与工作,余先生的突然离去,成为大家永远的遗憾。

 


 

武汉大学法学院卞祥平副教授表示,余先生是一位有大爱之人、有风趣之人、有功于武汉大学之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麻昌华教授分享了自己与余先生相识、相处的过程,以此纪念余先生,抒发了对恩师的思念之情。

 


 

北京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廖名宗同志表示,先生治学严谨深入、为人亲和风趣,对他影响颇深。他分享了恩师的诗集《闲居阁诗词选辑》,并借诗抒情,表达了对恩师无尽的怀念。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李克武教授作为余先生的学生,深情回顾了余老师在学术、生活上给予大家的无限关怀和帮助。恩师如父,师恩似海,余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武汉大学法学院洪浩教授和余先生同为黄梅人,用家乡话表达了对先生的哀思。他表示,余先生既是大家的骄傲,也是家乡的骄傲。他赋诗一首,表达了对先生的无尽怀念。

 


 

武汉大学法学院张万洪教授表示,在生活上,余先生就如同父亲一样,既亲切又慈祥;在专业上,余先生是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山;在人生路上,余先生是一盏为人们指明方向的明灯。斯人已去,但精神长存!


自由发言环节,武汉大学法学院宁立志教授、陈少林副教授、孙晋教授先后发言,追忆了余先生对自己的教育、关爱和帮助。

 


 

武汉大学法学院孟勤国教授表示,追思也是为了传承,先生为中国式现代化民法理论注入了智慧和活力,是中国民法学的重要奠基人。先生对武大民商法学科倾尽心血,武大民商法学人将传承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以更辉煌的未来告慰先生在天之灵!

张善斌教授补充介绍了武大民商法从1980年至今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成就,借此颂扬了余先生为武大法学院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缅怀先生的精神风范。

 


 

在答谢环节,余先生的儿子、武汉大学法学院余立力副教授回忆了父亲的生平经历,几度哽咽。他表达了对父亲忠诚于党、忠诚于教育事业和中国法学发展的敬佩之情,并对社会各界的关怀表示感谢。

余先生的女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余素梅副教授,对各界人士及亲朋好友在父亲生病及去世后所付出的关怀和照顾表示衷心感谢。她追忆了与父亲相处的点滴日常以及父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她表示,父亲是她心目中永远的骄傲,并再次感谢大家对父亲及家人的关爱、关心和关怀。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张善斌教授最后总结道,余先生对武汉大学民商法学科的发展厥功至伟,我们将继续努力,薪火相传,推动民商法学科进一步发展壮大。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发表评论

编辑:颜佳怡

向编辑提问:

分享

扫二维码
用手机看民商
用微信扫描
还可以分享至
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