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8日 第28209篇《中国法学》 2014年第6期
私法的基础:从个人主义走向合作主义
内容摘要
中国私法学在借鉴两大法系私法制度和私法学说时,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支撑两大法系私法的个人主义认识论。近年来,个人主义认识论得到中国私法学者的系统阐述,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然而,个人主义过分侧重强调对既有私权的静态享有和安全保护,忽视了私有权利的动态生成机制,进而忽视了私人社会生活和私法的合作面向,即私人之间共同合作创造的过程。受此影响,个人主义认识论不仅无力对现有私法制度作出系统合理的解释,而且很可能成为中国私法学在两大法系传统智慧之外构想更优替代方案的绊脚石。中国私法学有必要认真对待私人社会生活的合作面向,在认识论上从个人主义走向合作主义。
关键词
私法;
结构框架
一、问题与方法
二、个人主义认识论与私法
三、合作主义认识论与私法
四、社会合作的实现障碍及应对策略
五、余论
作者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