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 第29089篇《中华商标》 2015年第3期
商标法中商标近似的界定与判断
内容摘要
作者:王太平,卢结华
2013年《商标法》的重大修改之一是对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调整,第57条第2项在原本的“商标相同或近似+商品相同或类似”标准的基础上引入了独立的“混淆可能性”。因此,我国传统商标实践中采用的包含混淆可能性的主观的商标近似概念必须重新界定,即需将混淆可能性从商标近似的概念中剥离出来,使传统的主观的商标近似转变为客观的商标近似,与此相适应,传统商标实践中的判断商标近似的规则和方法也需要重新确定。
关键词
商标近似;商标显著性;组合商标;商标制度;商标使用;文字商标;商标审查;
结构框架
一、商标近似的法律地位
(一)商标近似是商标确权和商标侵权判断的独立要件
(二)商标近似是混淆可能性判断的重要因素
二、商标近似的界定
(一)客观的商标近似
(二)主观的商标近似
(三)2013年《商标法》中的商标近似
三、商标近似的判断
(一)商标近似判断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因素
(二)商标近似的判断方法
结语
作者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