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商法律网>论文集萃>民法>正文
2015年12月21日 第29382篇《法学》 2015年第8期
拒绝受领瑕疵物的法定条件——兼论《合同法》第148条中拒绝接受制度的出路
作者:武腾 中央财经大学 
内容摘要
当瑕疵物的提交违反债之本旨时,只要给债权人带来并非微不足道的不利益,债权人便可在瑕疵物交付之时拒绝受领,不论是否达到或接近于行使法定解除权的标准。然而,实践中的做法并非如此。在商品房买卖纠纷中,法院常将买受人拒绝受领瑕疵商品房的法定条件视同因房屋瑕疵致使合同解除的法定条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1款则将租赁物严重违约作为承租人拒绝受领瑕疵租赁物的法定情形之一。这类立场的依据和理由经不起推敲。拒绝受领瑕疵物的规范基础是我国《合同法》第72条,而非《合同法》第148条;后者规定的拒绝接受制度与拒绝受领无必然联系,且与继续履行请求权在制度功能上可替代,在未来民法典中不应保留。
关键词
瑕疵物;拒绝受领;拒绝接受;融资租赁;
结构框架
一、类型化考察之瑕疵商品房的拒绝受领
(一)司法实践中有关买受人拒绝受领瑕疵商品房的严格条件及其根由
(二)对上述立场的质疑
二、类型化考察之瑕疵(融资)租赁物的拒绝受领
(一)司法解释中有关承租人拒绝受领瑕疵物的严格条件及其理由
(二)对上述立场的质疑
三、拒绝受领瑕疵物的根据和规范基础
(一)拒绝受领权的法理基础
(二)拒绝受领瑕疵物的规范基础
四、我国《合同法》第148条中拒绝接受制度的出路
(一)寻根溯源:传统拒绝权的行使条件和效果
(二)未来定位:基于拒绝权与继续履行请求权的功能可替代性


(助理编辑:罗帅)
作者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

编辑:罗帅

向编辑提问:

分享

扫二维码
用手机看民商
用微信扫描
还可以分享至
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