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商法律网>论文集萃>民法>正文
2016年4月1日 第29662篇《比较法研究》 2015年第5期
侵权法中的法益区分保护:思想与技术
作者:朱虎 中国人民大学 
内容摘要
侵权法中的法益区分保护具有思想和技术两个层面,分别对应着是否要区分保护以及知何区分保护这两个不同的问题。就是否要区分保护而言,法益区分保护思想是一种制度共识,具有体系理性和价值理性,仍值得肯定。就如何区分保护而言,以制定法实证主义为方法基础的德国法规范技术会带来保护不足等问题;我国侵权法并未采取此种规范技术,妥当的解释方案应以动态系统作为方法基础,以“具有法律相关性的损害”概念作为规范前提,认为规范中隐含了法益的区分标准是法益的价值和社会典型公开性,容纳了多元化的考量因素,并承认实质性的论证规则,授权司法者进行更为动态和弹性化的综合权衡。
关键词
侵权;保护对象;法益区分保护;
结构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二、法益区分保护思想及其正当化理由
(一)法益区分保护思想
(二)法益区分保护思想的正当化理由
三、法益区分保护思想实现的规范技术
(一)德国法规范技术的不足
(二)规范技术和方法理性
四、我国《侵权责任法》中法益区分保护的思想与技术
(一)法益区分的标准
(二)区分保护的程度
(三)解释技术
五、结论


(实习编辑:程炳坤)
作者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

编辑:李梦哲

向编辑提问:

分享

扫二维码
用手机看民商
用微信扫描
还可以分享至
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