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商法律网>论文集萃>民法>正文
2016年8月27日 第30212篇《科技与法律》 2014年第2期
人类胚胎的法律地位及胚胎立法的制度构建
作者:张善斌 武汉大学 
内容摘要
本文作者:张善斌;李雅男
       随着人工生殖技术的发展,体外受精越来越多,而这与传统的体内受精生殖方式有非常大的差别。同时,胚胎干细胞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多种不治之症带来了福音。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体外胚胎的法律地位究竟如何?这一问题与胚胎归属、继承权、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以及能否被应用于科学研究息息相关,不明确胚胎的法律地位,这些问题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答。关于胚胎的法律地位,在理论上主要存在三种学说,即主体说、客体说和中间说。通过分析国外立法及比较各种学说,以胚胎为中间体的基础上,可以就我国未来关于胚胎立法的制度构建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
胚胎;法律地位;人工生殖;体外受精;
结构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外法律实践
(一)美国
(二)英国
(三)其他国家
三、关于胚胎法律地位的主要学说
(一)国外观点
(二)我国学界的理论观点
四、我国未来立法选择及制度构建
(一)胚胎应为中间体
(二)我国未来关于胚胎立法的制度构建


(实习编辑:张楚欣)
作者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

编辑:扈艳

向编辑提问:

分享

扫二维码
用手机看民商
用微信扫描
还可以分享至
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