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商法律网>论文集萃>民法>正文
2016年10月3日 第30529篇《河北法学》 2016年第6期
刍议立法语言的“准确性”元规则及其实现——基于规范化的分析视角
作者:朱涛 重庆邮电大学 
内容摘要
立法语言是使用于法律、法规和规章文本中,传递立法意图和体现立法政策的信息载体。从规范化的视角观察,为实现立法权力、提高立法质量,对于法律形式用语的格调选择、次序的排列、字句的推敲等,皆应将"准确"与否作为判断的核心标准。在具体操作层面,一是准确选择法律用语,要求择定立法的方向和风格,把握立法语言专业性与通俗化的均衡;二是准确使用法律用语,要求立法语言的表达保持中性,注重前后一致、逻辑周延和繁简适当。
关键词
立法语言;立法政策;规范;准确;规范化;
结构框架
一、 论题的限定
二、 对立法语言“规范性”认识的梳理
三、 立法语言的元规则:准确
四、 “准确性”的具体要求
(一) 准确选择法律用语
(二) 准确使用法律用语


(实习编辑:陈素素)
作者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

编辑:罗帅

向编辑提问:

分享

扫二维码
用手机看民商
用微信扫描
还可以分享至
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