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日 第30546篇《财经法学》 2015年第1期
论担保物权之存续期限
内容摘要
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限分为约定的存续期限与法定的存续期限。法律上不应禁止当事人约定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限。一方面,允许当事人约定担保物权存续期限符合意思自治原则,有利于当事人根据实际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另一方面,允许当事人约定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限,可以有效地促使债权人及时行使担保物权,以便迅速了解债权债务关系,避免出现各种不必要的纠纷。此外,这种约定并不违背物权法定原则,也有利于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督促权利人尽快行使权利。况且,《物权法》也没有明文禁止当事人约定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限,因此,我国法上应当允许当事人约定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限。就担保物权的法定存续期限,《物权法》未作一般性规定,只是在第202条规定了抵押权的法定存续期限。依据该规定,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内抵押权人不行使抵押权的,该期限届满后,抵押权归于消灭而非仅仅是丧失胜诉权或强制执行力。至于质权与留置权的法定存续期限,由于《物权法》未作特别规定,而《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亦未废除,故此应继续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担保物权的法定期限的效力,将来的法律或相关的司法解释应当有更为清晰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
关键词
担保物权;存续期限;诉讼时效;抵押权;物权法;
结构框架
一、引言
二、是否应当允许当事人约定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限
(一)理论上的争议
(二)约定担保物权存续期限的合理性
三、担保物权法定存续期限的效力与适用范围
(一)比较法上的不同态度
(二)我国法上相关规则的演进
(三)如何理解《物权法》第202条
(四)其他担保物权的法定存续期限问题
四、结语
(实习编辑:张泽丰)
作者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