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商法律网>论文集萃>民法>正文
2017年3月16日 第30919篇《法学家》 2014年第6期
我国多重买卖规则的检讨与重构
作者:孙毅 黑龙江大学 
内容摘要
 我国司法解释中的多重买卖规则采用“成立在先”、“先行付款”等标准以及“司法制裁论”的立场存在诸多问题,应检讨并重构。重构后的多重买卖规则应与我国独特的物权变动立法模式相协调,与债权平等原则相统一,树立自由竞争理念,尊重出卖人任意履行选择权。多重买卖规则的结构为五层次的判定标准:物权优于债权、已处于物权取得的途中、出卖人的选择、合同对价充分性安全性的考量、法官衡平裁量。
关键词
多重买卖;物权变动;意思主义;登记;对抗;
结构框架
一、对于多重买卖的李璐共识与分歧
(一)出卖人通过多重买卖行为获取利益的正当性
(二)恶意后买受人参与竞争买卖的正当性
(三)获得实际履行判断标准的正当性
二、司法制裁论的立场错位
三、物权变动模式对多重买卖规则的影响
(一)两个典型物权变动模式的多重买卖规则比较
(二)对我国多元物权变动模式的认知
四、多重买卖规则的内在机理与条文表达式
(一)五层次判定标准
(二)多重买卖规则的条文表达式


(责任编辑:朴程健)
作者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

编辑:张泽丰

向编辑提问:

分享

扫二维码
用手机看民商
用微信扫描
还可以分享至
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