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 第30984篇《》 年第期
从“薄案”审判谈司法公开
作者: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 
内容摘要
“薄熙来案”(以下简称“薄案”)的审判举国关注、全球聚焦。我当时正在北欧访问交流,发现不少外国人也在通过微博、博客等方式关注这个案件的审判过程,并对该案审判的公开、透明给予高度评价。“薄案”的审判得到国人的一致赞扬,与其始终彰显司法公开密不可分。法院通过网络直播“薄案”的审判过程,人们可在第一时间直观案件审理;控辩双方激烈交锋,针锋相对,法官居中裁判,始终保持独立、中立的地位,证据也能够得到充分的质证,关键证人都发表意见,控辩双方都围绕证据辩论,被告享有充足的辩护时间;长达5万字的判决书的公布,讲事实、摆道理,进行了充分的说理论证,对案件裁判进行教科书式的分析,充分展现了法官在案件审判过程中的逻辑推理和说理论证艺术。
关键词
结构框架
作者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

编辑:刘磊

向编辑提问:

分享

扫二维码
用手机看民商
用微信扫描
还可以分享至
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