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4日 第31134篇《知识产权》 2016年第4期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内容摘要
商标跨类保护一直饱受理论争议和司法质疑。独特性说、质量反馈说、市场先占说和搭便车说等均可为其提供一定的解释,但却都存在缺陷。商标受损害说虽然有力,但却对损害分析不足,而符号学、心理学和品牌学等方法则有助于分析商标跨类使用的损害,从而为商标跨类保护提供合理解释。在符号学看来,商标本质上是商标标志与商品信息的统一体,跨类使用将导致商标多义化;在心理学看来,商标本质上是消费者记忆中的核心节点,跨类使用将导致消费者对同一商标形成多套认知网络;在品牌学看来,商标的本质在于其所承载的独立的符号价值或品牌价值,跨类使用意味着实质性的品牌延伸利益。总体而言,符号学和心理学分析突显了商标跨类使用的现实损害,品牌学则证明了商标跨类保护是商业实践发展和商标演变的必然结果。无论是现实的损害还是未来的商业利益,这些跨学科方法共同为商标跨类保护提供了扎实的理论解释。
关键词
商标淡化;跨类保护;符号学;心理学;品牌学;
结构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二、商标跨类保护的符号学解释
(一)商标的符号本质
(二)商标跨类适用的符号学影响
(三)禁止商标跨类使用的符号学理由
三、商标跨类保护的心理学解释
(一)商标的心理本质
(二)商标跨类使用的心理学影响
(三)禁止商标跨类使用的心理学理由
四、商标跨类保护的品牌学解释
(一)商标的品牌本质
(二)商标跨类使用的品牌学影响
(三)禁止商标跨类使用的品牌学理由
(责任编辑:黄哲雅)
作者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