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商法律网>论文集萃>民法>正文
2017年12月14日 第32067篇《法学研究》 2017年第4期
夫妻共同财产的潜在共有
作者:龙俊 清华大学 
内容摘要
我国现行夫妻共同财产制度应该理解为潜在共有。就夫妻内部关系而言,采取潜在共有理论可以彻底解放夫妻间的财产分配规则,避免受到财产权取得规则的不当干扰,有利于进行精确化的价值判断。就夫妻对外关系而言,采取潜在共有理论可以避免夫妻财产关系的复杂化危害交易安全。在潜在共有理论下,“婚姻法解释三”第10条中的登记在夫妻间只有“偏好推定”作用。婚姻法第17条第1款第4项、“婚姻法解释二”第22条、“婚姻法解释三”第7条都是与夫妻共同财产制无关的意思表示解释规则。现行法对于共同债务区分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的模式应予肯定,但是在风险控制的力度方面还有完善空间:应该肯定夫妻间的追偿请求权,并区分内部和外部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范围过窄,应该扩张为“夫妻共同从中受益的债务”;非举债方承担债务的责任财产范围应该限缩于共同财产以及离婚时从共同财产中分得部分。
关键词
夫妻共同财产;潜在共有;夫妻共同债务;交易安全
结构框架
一、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的功能定位模糊
(一)混淆婚姻正常存续时的财产关系与离婚争议时的财产关系
(二)混淆基于物权关系的财产处分限制与基于婚姻关系的财产处分限制
(三)混淆离婚时财产分配的一般规则与特殊倾斜规则
二、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的解释选择失当
(一)将“财产”解释为“财产权”引发的解释矛盾
(二)最高人民法院为化解解释矛盾所做的努力
三、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的出路——潜在共有
(一)潜在共有理论
(二)我国采取潜在共有理论的必要性
(三)我国采取潜在共有理论的可行性
四、潜在共有下的配套制度建构
(一)潜在共有下的最终财产取得规则
(二)潜在共有下的意思表示解释规则
(三)潜在共有下的共同债务规则


(助理编辑:曲晓梦)
作者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

编辑:朴程健

向编辑提问:

分享

扫二维码
用手机看民商
用微信扫描
还可以分享至
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