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0日 第32607篇《社会科学研究》 2018年第1期
偏倚性理论与“城中村”股份制改造
内容摘要
“城中村”所展现的地权逻辑一方面是农民对现行政治理念的一种“误读”,一方面是集体、农民作为土地所有权人与使用权人寻求最优化土地增值利益分配动机的本能反射。文章通过偏倚性理论剖析“城中村”的土地权利发生畸变的历史轨迹及其现实运行模式,指出股份制改造虽系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有效手段,但必须正视其内在缺失,使之最大程度耦合公平、效率价值,最终实现城乡互动共荣。
关键词
偏倚性;城中村;地权逻辑;股份制改造
结构框架
一、“城中村”的多面向存在
(一)城中村:土地二元结构的制度反射
(二)“城中村”产生诱因及利益实现路径
二、“城中村”股份制改造中的平等性与偏倚性
(一)行不改“名”与坐地分“赃”
(二)固化资产与身份排除
(三)持有股份与身份识别
(四)个体分配与集体淡出
(五)公司外壳与权力内核
三、股份制改造的困境与逻辑归依
(一)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缺失
(二)政治逻辑、社会逻辑、市场逻辑
四、股份制改造的共有制指引
(责任编辑:司小函)
作者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