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6日 第34341篇《科技与法律》 2019年第2期
商标反向混淆救济路径的实证分析及其完善
内容摘要
商标反向混淆侵害了在先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理论及司法实务领域对于反向混淆理论和侵权认定有了较为成熟的认知。但经实证分析发现,由于请求权基础不一致、停止侵害存在狭隘化理解倾向、损害赔偿标准不明确以及消除影响并未真正实现其效果等原因,权利人多难以获得充分救济。因此,完善救济路径时应坚持公平、正义理念,理性看待商标知名度,并侧重鼓励市场竞争。在具体制度及裁判考量上应进一步明确救济的请求权基础,完善停止侵害请求权的适用规定,提高损害赔偿的标准,细化消除影响的具体适用。
关键词
反向混淆;侵权救济;停止侵害;损害赔偿;消除影响
结构框架
(本文作者:唐玉欣 易健雄)
一、商标反向混淆的侵权认定
(一)反向混淆的理论沿革
(二)反向混淆的侵权认定
二、商标反向混淆侵权救济相关案例的类型化梳理
(一)案例的梳理
(二)案例的类型化分析
三、实证视角下现有救济路径的不足及原因探析
(一)请求权基础存在不一致
(二)停止侵害存在狭隘化理解倾向
(三)损失认定及损害赔偿有待完善和提升
(四)消除影响并未真正实现效果
四、商标反向混淆侵权救济路径的完善
(一)救济路径完善的理念
(二)救济体系的具体完善路径
五、结语
(实习编辑:陈依然)
作者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