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商法律网>论文集萃>民法>正文
2021年11月12日 第35935篇《中国社会科学》 2020年第5期
违约金酌减预测研究
作者:屈茂辉 湖南大学 
内容摘要
违约金酌减已有诸多规范研究,但运用计量分析模型进行结果预测的研究尚属空白。现行法上的违约金过高判断依据单一,司法实践中无统一的裁判标准,预测研究可解决这些难题。通过对部分法官的结构性访谈,在预测研究之前可以厘清样本抽取和变量设置的规则。以中国裁判文书网相关判决书为样本,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判断违约金过高以高于实际损失的30%为标准确为合理,但还应当增加合同标的额的20%、合同履行程度两项标准;在违约金是否酌减和是否全减方面,违约方主观恶意越严重,或者越考虑到行业交易习惯、客观情节,违约金减少的可能性越小,越考虑到实际损失违约金全部减去的可能性也越小;在考量因素中,约定违约金占合同总价的比例以及预期利益对违约金酌减成数有显著影响;不同性质、不同合同类型的违约金,对酌减结果有显著影响的考量因素各异。以计量分析为主导方法的预测研究与法教义学研究并不冲突,后者为前者奠定基础,前者为后者提供论据和思路。
关键词
违约责任;违约金酌减;预测;实证研究;计量分析
结构框架
一、基于法官结构性访谈的样本选择和变量设置
(一)访谈的基础设计
(二)受访法官对违约金酌减的路径选择
(三)违约金酌减预测研究的前期厘清
二、违约金酌减预测研究的基本设计
(一)设计思想
(二)样本
(三)变量基本情况
(四)数据分析方法
三、基于裁判文书的违约金酌减量化分析
(一)违约金过高的判断依据
(二)违约金减少与全减的影响因素
(三)违约金酌减成数的影响因素
(四)不同情况下违约金酌减问题的差异性
四、违约金酌减预测结果的应用前景
(一)违约金酌减预测结果推动规则的科学完善
(二)违约金酌减预测结果的理论适用途径
(三)违约金酌减预测结果的现实运用路径
结论


(助理编辑:刘茜雅)
作者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

编辑:林颖

向编辑提问:

分享

扫二维码
用手机看民商
用微信扫描
还可以分享至
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