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商法律网>论文集萃>民法>正文
2021年12月9日 第35995篇《现代法学》 2021年第5期
体外胚胎的权利生成与民法典保护模式选择
作者:刘云生 广州大学 
标签: 民法典   冷冻胚胎   人格权
内容摘要
以近年来体外胚胎纠纷裁判文书为对象,探讨体外胚胎的问题由来、权利构成等问题。主张体外胚胎既包含人格权、身份权,也兼具物的属性。民法典实施过程中,无论是以人的视角,还是以物的视角,体外胚胎在人格权独立成编的体系构造中都能获得有效保护,但在保护模式上尚需强化、细化具体条件和相关程序。进而提出以人格权编为主的人格权一体保护模式,辅之以《民法典》第1183条第2款为依据的侵权法保护,以第996条为依据的合同法保护三种模式,力求为体外胚胎的法律保护及纠纷解决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于确证民事权利的同时,为司法裁判提供有益的适法参考和进路选择。
关键词
民法典;体外胚胎;权利谱系;保护模式
结构框架
一、裁判路径与司法难题
(一)案由确定
(二)权利认定
(三)司法困局及成因
二、体外胚胎的问题由来与法律应对
(一)位格与人格
(二)主体与客体
(三)人格权益与身份权益
(四)绝对权与相对权
三、体外胚胎的权利证成与谱系生成
(一)体外胚胎的权利证成
(二)人的界域及其权利构成
(三)物的界域及其权利构成
四、体外胚胎民法典保护的三种模式
(一)侵权法保护路径:《民法典》第1183条第2款的立法宗旨与适用条件
(二)合同法保护路径:《民法典》第996条的适用空间
(三)人格权保护路径的几个特殊问题


(实习编辑:廖栩)
作者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

编辑:胡新平

向编辑提问:

分享

扫二维码
用手机看民商
用微信扫描
还可以分享至
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