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民商法律网>授权学者>李艳芳
授权学者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思考、质疑塑造了中国民商法律网的灵魂。

李艳芳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资源法学教授,博士

个人简历

教育背景:
西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学位(1985)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法学硕士学位(1990)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2002)
美国马里兰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6年8月-2007年2月)

研究领域:
环境法、资源法、能源法和经济法
近年尤其关注气候变化法、可再生能源法

工作履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能源法中心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教研室主任
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荣誉奖励:
1、《中国审判案例要览》(经济卷·商事卷主编助理)获全国图书一等奖。
2、《以案说法》系列获全国双优双效图书一等奖。
3、第七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奖。(2000)
4、《环境法课程》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
5、《绿色贸易壁垒与清洁生产立法》获十三省市经济法学研究(江苏省法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1)
6、《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与法律保障》北京市经济法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 奖(2004)
7、《促进型立法研究》获十三省市经济法研究会(天津市法学会)优秀论一等奖。(2004)
8、《促进型立法研究》获北京市法学会2005年度优秀成果奖。

学术成就

论文:
《低排放发展战略:国际法上的演变与制度框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与曹炜合作)
《关于设立气候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探讨》,《政治与法律》2013年第1期,(与 穆治霖合作)
《“公民环境权益”再界定》,《清华法治论衡》(第19辑),2013年10版。(与潘庆合作)
《打破僵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重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与曹炜合作)
《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评析,《风能》2012年第9期。
《美国太阳能获取权制度研究》,《清华法治论衡》(第16辑),2012年11版。(与曹炜合作)
《论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建立》,《政治与法律》,2011-11。(与张牧君合作)
《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与政策框架:现状、不足及完善》,《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与武奕成合作)
《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的建立》,《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6。
《美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及其启示》,《清华法治论衡》(第13辑),2010年6月版。(与岳小花合作)
《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4.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制》,《政治与法律》,2010-3。
《论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的构建》,《甘肃社会科学》,2010-2。
《可再生能源市场准入制度研究》,《中州学刊》,2010-2。(与林树杰合作)
《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2(与岳小花合作)
《我国可再生能源管理体制研究》,《法商研究》,2008-6。
《论我国<可再生能源法>与其他相关立法的配合与协调》,《社会科学研究》,2008-6。(与刘向宁合作)
《论我国<能源法>的制定》,《法学家》,2008-2。
《从马萨诸塞州等诉环保局案看美国环境法的新进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6。
《系统化建设中的循环经济立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3。
《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与创新》,《法学家》,2006-5。
《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制度构建与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
《我国土地退化的成因与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环境保护》,2005-2。
《关于制定<环境损害赔偿法>的思考》,《法学杂志》,2005-2。
《促进型立法研究》,《法学评论》,2005-3。
《公众参与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中国行政管理》,2005-3。
《论国际环境保护措施与世贸规则的协调》,《法学杂志》,2004-1。
《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信息公开制度》,《江海学刊》,2004-1。
《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与法律保障》,《法商研究》,2004-2。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浙江社会科学》,2004-2。
《美国公民诉讼制度及其启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2。
《对我国环境法“协调发展”原则重心的思考》,《中州学刊》,2002-2。
《关于环境法调整对象的新思考》,《法学家》,2002-3。
《西部开发必须重视地方环境立法》,《南京社会科学》2002-8。
《绿色贸易壁垒与清洁生产立法》,《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4。
《美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环境保护》,2001-10。
《论西部开发中产业政策的生态化》,《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3。
《论环境权及其与生存权、发展权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5
《论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完善》(论文),《法学家》,2000-5。
《环境法的本质特征》,《法学家》,1999-5。

参与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政府建议稿)起草小组成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专家建议稿)起草小组成员。

著作: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译著),三联书店,1993。

教材:
1、《经济法案例分析》(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环境保护法典型案例》(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以案说法》(经济法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以案说法》(合同法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以案说法》(金融法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经济法》(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中国金融法教程》(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其他:
主持人: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气候变化应对立法研究》。
首席专家:2007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政策与立法研究》。
主持人:教育部“95”规划项目:《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设计》
主持人:北京市“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噪声污染防治法律对策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低碳经济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之课题“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本站收录作品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