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学者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思考、质疑塑造了中国民商法律网的灵魂。 |
刘召成
刘召成,天津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 德国波恩大学访问学者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天津大学法学院教授
社会兼职: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 律师
论文:
(一)权威核心(5篇)
1.《部分权利能力制度的构建》,《法学研究》2012年第5期。(独著)
2.《人格权主观权利地位的确立与立法选择》,《法学》2013年第6期(独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
3.《安全保障义务的扩展适用与违法性判断标准的发展》,《法学》2014年第5期(独著)
4.《抽象人格权与人格权体系之构建》,《法学研究》2011年第1期(合著2作)
5.《德国民法典规定一体化消费者概念的意义及借鉴》,《法学杂志》2013年第1期(合著2作)
(二)一般核心(12篇)
1.《人格商业化利用权的教义学构造》,《清华法学》2014年第3期,独著(北大中文核心CSSCI)(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14年第8期全文转载)
2.《胎儿的准人格构成》,《法学家》2011年第6期,独著(北大中文核心 CSSCI)
3. 《出生前侵害侵权法救济的根本障碍及体系克服》,《政治与法律》2013年第6期,独著(北大中文核心 CSSCI)
4.《死者人格的立法保护》,《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独著(北大中文核心 CSSCI)
5.《德国民事合伙部分权利能力理论及其借鉴》,《政治与法律》2012年第9期,独著(北大中文核心 CSSCI)
6.《死者人格保护的比较与选择:直接保护理论的确立》,《河北法学》2013年第10期,独著(北大中文核心)
7.《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合与分》,《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独著(北大中文核心)
8.《伦理人格与法律人格的辩证关系》,《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独著(CSSCI)
9.《地震引发大规模人身伤亡情况下的收养和继承问题思考》,《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8期,独著(北大中文核心 CSSCI)
10.《论住改商应当经全体利害关系人同意》,《河北法学》2010年第5期,独著(北大中文核心)
11. 《论作为抽象人格权的一般人格权》,《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北大中文核心 CSSCI)(合著2作)
12. 《论作为抽象人格权的自我决定权》,《学海》2010年第5期,(北大中文核心 CSSCI)(合著2作)
(三)其他公开发表论文(3篇)
1.《德国法上的请求权体系》,《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独著。
2.《论机动车交通事故中的特殊责任》,《政法论丛》2010年第5期,独著。
3.《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承担规则》,《判解研究》2010年第2辑,独著。
著作:
1. 《准人格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独著。
2. 《侵权责任法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副主编。
3. 《民法总则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第二作者。
4. 《请求权与民事裁判应用》,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三作者。
5.《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二作者。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副主编。
科研项目:
(一)主持
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论监督规制与人格权保护研究”
2.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研究部级项目一项“人格权的权利基础与权利构造研究”(13SFB3029)
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一项“准人格研究”(12MSFJD820005)
(二)参与
1.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媒体权利与媒体侵权的司法界限研究” (12BFX082)
2. 2012年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北京市学前教育的立法现状与制度完善”( 12FXB014)
3. 2008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研究”( C0814)(2008.6-2009.10)
4. 2006年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 “民事权利保全请求权体系与民事行为规制研究”(06AaFX004)(2006.9-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