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学者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思考、质疑塑造了中国民商法律网的灵魂。 |
纪海龙
纪海龙,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员。
【工作经历】
2021年7月至今:北京大学法学院
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2011年7月至现在: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
2006年至2011年6月:三家国际律师事务所(SJ berwin LLP;Beiten Burkhardt;PICOT)从事律师实务工作(工作地点:德国科隆、法兰克福;中国上海)
【教育背景】
2004年5月-2007年7月 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学系法学博士
2002年10月-2004年3月 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学系法学硕士
1999年9月-2002年7月 清华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硕士
1995年9月-1999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
【著作】
1.德文专著“Haftungsfragen im freien Dienstvertag”(《自由服务合同中的责任问题》),德国哥廷根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瑞士民法:基本原则与人法》(德译中),[瑞] 贝蒂娜•许莉蔓-高朴、耶尔格•施密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
【论文】
1.《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对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冷观察》,《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2。《P2P网络借贷法律规制的德国经验及其启示》,《云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
3.《走下神坛的“意思”:论意思表示与风险归责》,《中外法学》2016年第3期;
4.《比例原则在私法中的普适性及其例证》,《政法论坛》2016年第3期;
5.《企业并购交易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兼论权利买卖中也可存在物的瑕疵》,《北大法律评论》第16卷第2辑,2016年;
6.《买卖合同中的风险负担》,《中德私法研究》2015年,总第10卷;
7.《法教义学:力量与弱点》,《交大法学》2015年第2期(被摘编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1期“论点摘要”部分);
8.“Lücken im Gesetz und deren Ausfüllung durch richterliche Rechtsfortbildung am Beispiel des zivilrechtlichen Nachbarschutzes“, in: Huang, Säcker, Schubert hrsg., Juristische Methodenlehre und Immobiliarsachenrecht, Mohr Siebeck, 2015;
9.《法律漏洞类型化及其补充——以物权相邻关系为例》,《法律科学》201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图书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1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0.《解构动产公示、公信原则》,《中外法学》2014年第3期;
11.《虐熊与上市无直接关联——归真堂事件的法哲学透视》,《政治与法律》2013年第1期;
12.《论意思表示的要素、解释与意思表示错误》,《研究生法学》2004 年第3 期;
13.《论公司分立》,载于《WTO 与中国市场经济法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
14.《论无权代理中被代理人的追认权》,《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 年第3 期。
【译文】
1.《卢曼的遗产》(英译中),[德]葛哈德·贝希曼、[加]尼柯·史帖尔,《北航法学》,2015年第2卷。
2.《社会理论脉络中的法学与法律实践》(德译中),[德] 贡特•托伊布纳,《交大法学》2015年第3期;
3.《耶林论占有》(德译中),[德]鲁道夫•冯•耶林,《中德私法研究》2015年,总第10卷
4.《何为意思表示?》(德译中),[德] 耶尔格•诺伊尔,《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5.《概念法学》(德译中),[德] 汉斯•彼得•哈佛坎普,《比较法研究》2012年第5期
6.《论“主观权利”概念的历史》(德译中),[德] 赫尔穆特•科殷,《清华法治论衡》第15辑,2012年;
7.译文三篇载于《比较法律文化论》(英译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年;
8.《合同形式》(英译中),[德] 康德拉•茨威格特、海因•克茨,《中外法学》2001 年第1期。
【主持课题】
主持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互联网平台融资的法律规制研究”;
主持2014年度上海民革重点课题“网络金融发展的法律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主持2013年度华东政法大学科研项目“企业并购中的合同责任研究”。
· 无权代理人过错责任及其减免——《民法典》第171条第4款解释论
· 动产担保权益延伸的合意路径
· 民法典动产与权利担保制度的体系展开
· 数据的私法定位与保护
· 真意保留与意思表示解释规则——论真意保留不具有独立的制度价值
· 民法典编纂背景下商事规则的识别点
· 企业并购交易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兼论权利买卖中也可存在物的瑕疵
· 《合同法》第48条(无权代理规则)评注
·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对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冷观察
· 解构动产公示、公信原则
· 法律漏洞类型化及其补充——以物权相邻关系为例
· 比例原则在私法中的普适性及其例证
· P2P网络借贷法律规制的德国经验及其启示
· 走下神坛的“意思”——论意思表示与风险归责
· 比例原则在私法中的普世性及其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