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学者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思考、质疑塑造了中国民商法律网的灵魂。 |
冉克平
冉克平,法学博士后,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基本情况:
冉克平,男,1978年生,湖北枝江市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博士后。现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法学》、《清华法学》、《法学》、《现代法学》、《法律科学》、《法商研究》、《法学评论》、《比较法研究》、《政治与法律》、《当代法学》等法学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法学文摘》等全文转载十多次。出版著作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省部级基金3项。2016年8月荣获第十一届法学家论坛二等奖;2017年3月荣获 “第五届湖北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2018年6月获“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称号。
教育背景:
1996-2000年 重庆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
2001-2007年 武汉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博士;
2009-2011年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博士后;
2013-2014年 北京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侵权法与家事法等。
社会兼职:
兼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论文:
(一)CLSCI
1.论伪造、盗窃代理权凭证实施法律行为的私法效果,载《清华法学》2018年第6期;
2.论夫妻共同债务的类型与清偿,载《法学》2018年第6期;
3.夫妻之间给予不动产约定的效力及其救济》,载《法学》2017年第11期;
4.夫妻团体债务的认定及清偿,载《中国法学》2017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18年第1期转载;
5.“恶意串通”与“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在民法典总则中的构造,载《现代法学》2017年第4期;
6.真意保留与戏谑行为的反思与构建,载《比较法研究》2016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17年第3期转载;
7.民法典总则视野下意思表示错误制度的构建,载《法学》2016年第2期;
8.表见代理本人归责性要件的反思与重构,载《法律科学》2016年第1期;
9.显失公平与乘人之危的现实困境与制度重构,载《比较法研究》2015年第5期;
10.物权私法保护方式的体系纷争与调和,载《现代法学》2015年第5期;
11.肖像权上的财产利益及其救济,载《清华法学》2015年第4期;
12.论机动车等特殊动产物权的变动,载《法学评论》2015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15年第10期转载;《法学文摘》2015年第4期摘录;
13.论冒名处分不动产的私法效果,载《中国法学》2015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15年第5期转载;
14.民法典编纂视野中的第三人清偿制度,载《法商研究》2015年第2期;
15.论《物权法》上的占有恢复关系,载《法学》2015年第1期;
16.论私法上的合意及其判定,载《现代法学》2014年第5期;
17.代理授权行为无因性的反思与建构,载《比较法研究》2014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14年第12期转载;
18.论借名实施法律行为的效果,载《法学》2014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14年第5期转载;《法学文摘》2014年第3期摘录;
19.论违约解除后的责任承担,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20.缺陷产品自身损失的救济路径,载《法学》2013年第4期;
21.论人格权法中的人身自由权,载《法学》2012年第3期;
22.论所有权受侵害的类型化及规范适用,载《清华法学》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12年第7期转载;
23.我国《物权法》第180条第2款的理解与适用,载《法学》2010年第10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11年第4期转载;
24.论未成年人受侵害的过失相抵,载《法律科学》2010年第4期;
25.论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载《法学评论》2010年第4期;
26.论强制缔约制度,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1期;
27.一般人格权理论的反思与我国人格权立法,载《法学》2009年第8期;
(二)CSSCI
1.抵押权善意取得争议问题研究,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11期;
2.论因“家庭生活需要”引起的夫妻共同债务,载《江汉论坛》2018年第7期;
3.论《民法总则》上的通谋虚伪表示,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年第4期;
4.破产程序中让与担保权人的权利实现路径,载《东方法学》2018年第2期;
5.民法典总则意思表示瑕疵的体系构造——兼评《民法总则》相关规定,载《当代法学》2017年第5期;
6.论产品设计缺陷及其判定,载《东方法学》2016年第2期;
7.民法上恢复原状的规范意义,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8.论婚姻缔结中的意思表示瑕疵及其效力,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16年第11期转载;
9.论抵押不动产转让的法律效果,载《当代法学》 2015年第5期;
10.论公司对外担保合同的效力——兼评《公司法》第149条第3款,载《北方法学》 2014年第3期;
11.论因第三人欺诈或胁迫而订立合同的效力,载《法学论坛》2012年第4期;
12.论配偶权之侵权法保护,载《法学论坛》2010年第4期;
13.论夫妻之间的侵权损害赔偿,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4.缔约过失责任性质新论——以德国学说与判例的变迁为视角,载《河北法学》 2010年第2期;
15.论公物的概念、权利属性及其适用,载《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
16.论情谊行为中的侵权责任,载《判解研究》2009年第6辑;
17.论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保护范围,载《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
18.论“公共利益”的概念及其民法上的价值——兼评《合同法》第52条之规定,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9我国物权法中共有制度的完善,载《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9期;(第二作者)
20.违约行为引起的非财产损害赔偿问题研究,载《法学论坛》2005年第1期;(第二作者)
专著:
1.《意思表示瑕疵:学说与判例》,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2.《物权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3.《民法教程:总论•物权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4.《产品责任理论与判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5.《强制缔约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 《民法典》视域中离婚协议的夫妻财产给与条款
· 论夫妻债务的清偿与执行规则
· 论意思自治在亲属身份行为中的表达及其维度
· “身份关系协议”准用《民法典》合同编的体系化释论
· 夫妻财产制度的双重结构及其体系化释论
· 狭义无权代理人责任释论
· 论汽车经销商的缔约欺诈及惩罚性赔偿
· 论未登记不动产抵押合同的效力
· 论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引起的夫妻共同债务
· 夫妻团体财产与个人财产的法理构造
· 民法典视野下“本人沉默视为同意”规则的再造
· 论效力性强制规范与私法自治——兼析《民法总则》第153条第1款
· 论《民法总则》上的通谋虚伪表示
· 抵押权善意取得争议问题研究
· 论伪造、盗窃代理权凭证实施法律行为的私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