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学者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思考、质疑塑造了中国民商法律网的灵魂。 |
杨大可
杨大可,男,1983年生,吉林长春人,现为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商法方向),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德(国际)经济法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商法学、比较法学、民法基础理论、教育法治。
先后于吉林大学、德国波恩大学、柏林洪堡大学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民商法方向)和法学博士(民商法方向)学位,自2014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法学院。已出版德文专著一部、独译著及合译著多部,在《清华法学》《比较法研究》《当代法学》《法学杂志》《财经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北方法学》《中德法学论坛》《比较教育研究》《证券市场导报》《德国研究》《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部分论文获得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学术兼职包括中国商业法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公司法务研究会理事等。2021年入选“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
学术志趣主要在公司治理法律制度,近年来围绕监事会制度已开展全面深入研究并形成较完整的研究体系,在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等项目支持下产出多项学术成果,在助力我国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优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理论贡献。
主要学术成果
代表性著作
1.德文专著:《比较法背景下的中国上市公司监督机制选择》,21万字,2014年8月由柏林学术出版社(Berliner Wissenschafts-Verlag GmbH)正式出版,该书作为“柏林法学著作民商法专题第71卷”已被德意志国家图书馆录入国家图书目录并被全德各所高校的校图书馆和法学院图书馆收藏。
2.独译著:《监事会的权利与义务》(第五版),50.8万字,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3.独译著:《监事会的权利与义务》(第六版),68.7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2020年4月正式出版)。
4.合译著:《欧盟公司法》(上下册),116.8万字,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5.合译著:《德国资合公司法》(第六版),133.9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代表性论文
法学核心期刊:
1.“公司社会责任在德国:理念与落实”,载《法学杂志》(CLSCI)2023年第1期。
2.“审计委员会能替代监事会吗?——兼论公司内部监督机构的应然职责”,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3.“商业判断规则在我国的引入:争议、实践与德国镜鉴”,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4.“中国监事会真的可有可无吗?——以德国克服监事会履职障碍的制度经验为镜鉴”,载《财经法学》2022年第2期。
5.“论党组织与国企监督机制的融合”,载《当代法学》(CLSCI)2020年第2期。
6.“德国法上的公司利益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清华法学》(CLSCI)2019年第4期。
7.“反思国有上市公司专门委员会的设置——以2018年《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为起点”,载《北方法学》2019年第5期。
8.“论监事独立性概念之界定——以德国公司法规范为镜鉴”,载《比较法研究》(CLSCI)2016年第2期。
9.“论风险管理体系概念在法律层面的引入——以监事会的完善为目标”,载《当代法学》(CLSCI)2015年第1期。
其他核心期刊:
1.“法学教育的德国经验:发展、革新与启示”,载《中德法学论坛》(CSSCI)第17辑下卷(2020年)。
2.“德国校园欺凌法律规制体系及司法实践探析”,载《比较教育研究》(CSSCI;教育学权威期刊)2020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21年第5期全文转载。
3.“论德国监事会合规职责的制度内涵”,载《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2019年第3期。
4.“德国公司合规审查实践中董/监事会的分级合作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证券市场导报》(CSSCI)2016年第11期。
5.“比较法视野下我国企业集团立法模式选择”,载《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2016年第6期。
6.“德国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信息权制度评析及启示”,载《德国研究》(CSSCI)2015年第1期。
其他期刊:
1.“对破产重整程序中债转股三大争点的再审视”,载《燕大法学教室》2022年第2期。
2.“德国股份法规范中的董事守法义务”,载《法治社会》2022年第3期。
3.“2019年版《德国公司治理准则》的两大革新”,载《燕大法学教室》2021年第3期。
4.“监事会制度在德国的最新发展”,载《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16)总第20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
代表性课题
1.主持2022年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监事会制度的规范构造”;
2.主持2021年上海市社科规划年度课题一般项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背景下国企内部监督机制重构研究”(2021BFX013);
3.主持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党组织与国有企业监督机制耦合路径研究”(18YJC820077),已结项;
4.主持2018年度同济大学欧洲研究双一流建设基金项目“中德企业监督机制比较研究”,已完成;
5.主持2017年度同济大学智库研究专项课题——《中资企业赴德并购法律保障机制研究》,已结项;
6.主持2014年度同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信息权制度构建研究》,已结项。
奖励与荣誉
1.论文《如何实现党组织与国企监督机制的耦合?——以“融入”和“内嵌”为关键》获得第十三届(2018年)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三等奖(部级奖)。
2.论文《司法视阈中公司利益的反思与重构》获得第十四届(2019年)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三等奖(部级奖)。
3.教改项目“中德深度合作背景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得2021年度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主要参与人)。
建言献策
1.完成题为《党组织参与下的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构建》的专报并提交中国法学会。
2.所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实现国企党组织与监事会有机融合,落实新一轮国企改革总体要求》获得民革上海市委调研部采用并报送民革中央、市政协和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