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商法律网 > 法律书屋 >正文

书苑新香|《慕课的制作与运行指南——以“中国大学MOOC”首门法学类课程“侵权责任法”为例》

发布日期:2015/12/2 正文字号:

文章标签:#法科生

导语

本书以“中国大学MOOC”首门法学类课程“侵权责任法”为例,介绍了慕课化教学时代下,法学教学的新思路。全书系统地介绍了慕课制作运行的一系列流程,从前期准备、正式制作到平台搭建、课堂运行、课程规划,详细地向我们展示了法学教学中“慕课化”教学的优势。

内容

【作者简介】

王竹,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四川大学市场经济法治研究所执行所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侵权法研究所副所长,烟台大学中欧侵权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保险法学研究会理事,东亚侵权法学会副秘书长,世界侵权法学会执委会秘书长。

研究领域:侵权法、人格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道路交通法和法律大数据分析。

 

【主要内容】

本书以“中国大学MOOC”首门法学类课程“侵权责任法”为例,介绍了慕课化教学时代下,法学教学的新思路。全书系统地介绍了慕课制作运行的一系列流程,从前期准备、正式制作到平台搭建、课堂运行、课程规划,详细地向我们展示了法学教学中“慕课化”教学的优势。作者结合自己在慕课建设中的亲身经历,将182条经验、67条教训及82条技巧,糅合在全书内容之中,并展示了31个制作范例,以便于读者理解。

 

【目录】

慕课:一出“自编自导自演”的教学大戏(代前言)


第一编 慕课的前期准备


第一章 慕课教案的制作

第二章 慕课讲义与PPT课件的制作

第三章 习题库的制作

第四章 辅助性教学资料库的编制

第五章 制作慕课的准备工作


第二编 慕课的正式制作


第六章 慕课录像的录制

第七章 字幕与时间轴的制作

第八章 字幕的校对

第九章 慕课录像的剪辑与压缩

第十章 慕课辅助材料的准备


第三编 慕课的平台搭建


第十一章 学术资料网站的搭建

第十二章 课程中心的搭建

第十三章 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搭建

第十四章 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发布

第十五章 WEMOOC平台的搭建

第十六章 慕课的更新与拓展


第四编 MOOC课堂的运行


第十七章 MOOC的平台运行

第十八章 MOOC的论坛管理

第十九章 MOOC论坛的回复与FQA库的制作


第五编 SPOC翻转课堂的运行


第二十章 SPOC翻转课堂概述

第二十一章 SPOC翻转课堂的运行

第二十二章 SPOC作业批改流程

第二十三章 SPOC微信群管理


第六编 慕课的国际化


第二十四章 慕课平台的国际化

第二十五章 “请进来”的慕课国际化

第二十六章 “走出去”的慕课国际化

第二十七章 英文课程中心的搭建与运行

第二十八章 中国法资料英文版的整理

第二十九章 Westlaw检索


第七编 双语字幕的翻译与制作


第三十章 双语字幕制作概述

第三十一章 字幕中译英的制作

第三十二章 字幕英译中的制作


第八编 慕课的课程规划与教务支持


第三十三章 高校的慕课课程规划与教务支持

第三十四章 慕课的学院管理与教务支持


Professor Juris,朴若飞沙走石(代后记)

附录1:“侵权责任法”SPOC课堂教学日志

附录2:“按图索骥”录像目录

附录3:资源分享

索引1:【经验】

索引2:【教训】

索引3:【技巧】

索引4:【范例】

索引5:【数据】

 

【序言】

迎接“慕课化”教学时代的到来

狼没有来,但慕课来了。相比于传统的实体课堂,慕课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基础性内容录像化

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化”和教学“小班化”的要求,同一门课程在同一学期的往往需要被讲授2次、4次甚至更多。重复的讲授给授课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同一位教师讲授全部课程可以保证授课内容的相同但无法保证授课质量,由不同教师讲授同一课程难以保证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课程的“慕课化”,可以将一门课程的基础性内容录像化,确保班次的增加不降低授课的质量,以化解“供需矛盾”。从学生角度看,可以实现学习时间灵活化和学习方式个性化,对于疑难问题可以反复观看录像,提高学习效果。


(二)实践性内容课堂化

由于基础性讲授内容已经录像化,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SPOC课堂教学和学习中去。学生可以通过在课前观看指定的录像完成初步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仅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授,就可以将大量的课堂时间集中到必须通过当面讲授完成的实践性内容上。就法学类课程而言,课堂上可以组织对案例进行探讨,或者组织“模拟法庭”,引导同学们对实践中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等,更加符合“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的培养目标。


(三)考核性内容网络化

为避免学生期末“临时抱佛脚”,大多数高校都开始倡导“考核方式改革”,增加平时成绩的占比和次数,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这样带来的新问题是平时成绩考核较之原有考核方式将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提交作业本身也成为较大的负担。通过慕课平台,可以将平时考核融入到每一张PPT对应的课程内容中,设置不同的单元测试和章节测试,通过系统自动统计成绩,同时也实现了考核内容的全程化管理。


(四)更新性内容及时化

大多数法学课程的授课内容,都会受到法律修改的影响。一部新法的颁布或者旧法的修改,原有授课内容就必须相应的作出调整。在传统授课方式下,要么是在课堂上对已经讲授内容因为法律变化带来的变化进行说明,要么就只能在下一个年度的讲授中更新,缺乏及时性。课程“慕课化”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授课需求,随时对需要修改的片段进行补充录像,并通过剪辑的方式无缝衔接,实现了更新性内容的及时化。(部分)

 

(实习编辑/戈文  责任编辑/赵泽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