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商法律网 > 法律书屋 >正文

书苑新香|《挂靠的代价》

发布日期:2019/6/18 正文字号:

文章标签:#法律制度和法律调整机制  #法与社会建设和管理

导语

《挂靠的代价》主要研究“温州假货”现象的成因。作者针对此种现象提出了新的假说。在本书的结论部分,作者简单探讨了“温州假货”事件的启示。

内容

【书名】挂靠的代价

【作者】廖志敏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8


【作者介绍】

廖志敏,男,1978年生,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9)、法学硕士(2003),哈佛大学法学硕士(2010),四川大学法学学士(2000)。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副教授。在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Man and the Economy、《北京大学学报》、《中外法学》等杂志发表论文若干,著有《法律中的经济力量》一书。芝加哥大学“中国经济转型(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研讨会(2008年)、芝加哥大学“科斯百岁纪念(Coase Centennial)”研讨会(2009年)论文报告人。研究兴趣集中于“法与经济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温州假货”事件始末

第一节“温州假货” 的出现

第二节政府的治理行动

第三节产品质量的改善

第四节对质量改善时间的考证

第五节对事件真实性的补充考证

第二章各种可能的解释

第一节技术或资本缺乏?

第二节消费者对廉价品的偏好?

第三节商业道德的缺失?

第四节法制(或监管)不严?

第五节信息费用过高?

第六节共用品牌引起“公地悲剧”?

第七节新的假说及其可验证含义

第三章改革初期的法律政策(1978~1987年)

第一节改革之初温州私营经济的状况

第二节对个私经济的政策松动

第三节私营经济政策的反复性

第四章挂户经营的兴起

第一节挂户经营的起因

第二节柳市镇的挂户经营

第三节皮鞋业的挂户经营

第四节贸易环节的挂靠现象(之一):“供销员”

第五节贸易环节的挂靠现象(之二):“包柜台”

第六节“挂靠”引起的短期行为倾向

第五章1987年的地方法律改革及其对挂靠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股份合作企业”的合法化

第二节股份合作制改革对“挂户经营”的有限影响

第三节为什么改革效果有限

第四节“挂户经营”不同于当代贴牌企业

第六章 准入歧视的最终消亡

第一节私营经济政策的变化

第二节准入管制消失的证据

第三节企业数量变化的验证

第四节1995年前后企业减少的可能原因

第五节投资与消费数据的验证

第六节原材料管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结语

附录:温州调查日志

参考文献

后记并致谢


责任编辑:刘炼箴???助理编辑:石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