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商法律网 > 法律书屋 >正文

书单书评|《探索商业智慧──契约与组织》序言

发布日期:2019/8/20 正文字号:

文章标签:#民法与商法  #商法

导语

王文宇教授为台湾大学法律学院专任教授,并兼任法学院企业暨金融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及台湾大学公共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本书连贯理论与实务,以增进读者规划交易的能力。作者认为商业交易不宜沦为空谈,而应将抽象落实至具体交易。

内容

市场上的商业交易五花八门,有的采取「契约」安排,如加盟契约;有的选择「组织」型态,如PE有限合伙;有的则是两者并用,如BOT投资模式;甚至近年Uber新型模式,也是运用两者。这些交易多涉及复杂的权利义务安排,灵活运用的关键在于:掌握其中蕴含的经济逻辑与原则。为达此目的,本书超越法律的表象,从经济面与功能面探讨这些安排的底蕴,以培养读者了解──进而设计──商业交易的能力。

如何超越法律表象探索交易底蕴?经济学观点具有寓繁于简的分析功能,值得借镜。如源自保险法学的道德风险、逆选择,即可适用于企业并购:相对于买方,卖方更熟知公司业绩好坏;依据信息经济学,买方宜平衡双方信息地位,并取得专业意见以确保信息正确。其次交割前空窗期内,卖方未必尽力履约甚至脱产,宜采措施防止投机。再者,交易可能遭逢巨变(如股市崩盘)或卖方变卦(甚至第三者搅局),宜规划分担风险方式。是故,善用经济概念可以洞烛机先,设计出双赢交易。

有鉴于此,本书从经济面与功能面,有系统地探讨契约上与组织上的各种交易安排,并且阐明背后的原理。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明基本观念,包括法学与经济学关系、交易常用经济概念、契约与组织的关联。第二部分探讨契约与组织的应用,包括商业契约(如优先权条款)、金融与证券契约(如加速条款)、中小型商业组织(如创投)、大型商业组织、中间类型模式(如OEM)、科技新兴模式(如区块链)等。本书由简而繁、由小而大,将「契约」与「组织」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循序渐进,说明商业法律与交易的经济逻辑。

本书有两大特色,第一是结合法学与经济学,打通商业交易的任督二脉。传统法学侧重法条解析,忽略法条后面的多重选择与宽广世界,特别是「私法自治」的真谛,因此无法掌握商业交易全貌。解决之道,在于摆脱法条中心的桎梏,回归功能面的探讨。这方面近年许多经济学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结合法律学者,做出卓越研究。如Coase的厂商理论,指出契约与组织的替代性,Williamson强调交易成本的重要性,均有可观。追根究柢,交易成本愈低,资源的运用愈有效率,凸显法经济学的指引功能。

本书第二点特色为连贯理论与实务,以增进规划交易的能力。商业交易不宜沦为空谈,而应将抽象落实至具体交易。近年多位兼具法经济学与律师背景的法学教授(如Stanford的Gilson教授),不但著书立说,将经济理论运用于商业交易,而且开设课程推动跨领域交流,成果斐然。本书为凸显现代交易的推陈出新,涵盖广泛议题,从交易框架到契约类型等,不一而足。简言之,传统法学重视立法论与解释论,忽略商业交易如何体现私法自治;本书则另辟蹊径,专注于商业交易的「设计论」,以结合理论与实务。

本书性质特殊,理应说明目标读者与阅读方式。本书兼跨法律与经济领域,读者设定为研习法学与商学的师生,以及企业界与专业人士(如律师、会计师)。至于阅读方式,有的章节偏重法学,有的则偏重经济学,此外更多章节将理论运用于具体契约或组织上交易,涵盖不同议题。因此读者得依个人背景与兴趣选读之(请参阅本书导读)。

本书主题与笔者学经历关系密切。最早可溯及30年前在台湾与纽约从事商务律师工作所受启发,对于契约与组织规则──特别是共同基金法制──产生浓厚兴趣。之后带着问题进入Stanford研习法律经济学,再以此撰写博士论文,从功能面评估各国不同基金架构(发表于SSCI期刊),自此与法经济学结下不解之缘。23年前回台大任教后,教学与研究仍专注于此领域,累积不少心得与著作。此外曾借调公平会担任委员,并兼任公司独立董事,提供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宝贵经验。总之,本书可谓笔者多年专业生涯的缩影,以及专注研究成果的集大成。

如今本书终于问世,笔者首先要感谢元照与智胜出版公司的编辑。实现多年来的梦想,更要感谢一路提携的机构与个人:包括台湾大学法律学院、台北理律以及纽约Sullivan & Cromwell两家法律事务所、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员会、Columbia与Stanford两校法学院、以及担任独立董事的统一超商、凯基银行、创意电子、精材科技公司;个人方面,我要感谢Scott与Grundfest两位指导教授,以及费心协助本书撰写的助理,包括李佶颖、许名颖、谢孟珊、王政凯、曹以慈、湛址杰、陈祥闻、周靖媛、曾莉晴、黄志成、李姉璇、许智咏等台大法律学院的高材生。最重要的,笔者感谢内人淑容与小儿王衡的长期支持。

笔者以「探索商业智慧」命名本书,期以一愚之得揭开商业交易的神秘面纱。然而商场多变、人性复杂,穷毕生之力仍无法窥其全貌;是故本书虽取法于上,仅能得其中。本书为华人世界创举,不周之处在所难免,尚祈各界方家不吝指教。


本文作者:王文宇

本文来源:明德商法

责任编辑:汪文珊,实习编辑:向雨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