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商法律网 > 法律书屋 >正文

书单书评|我读113:法学学习方法指引

发布日期:2020/3/27 正文字号:

文章标签:#法学教育

内容

“法者,治之端也。”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作为法治人才的后备力量,法学专业学生应当加强法律思维与专业技能的训练,助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本篇书单将介绍三本关于法学技能与学习方法的书籍,为热爱阅读、思考、批判、实践的法学生提供借鉴。


一、《法学论文写作》



作者:何海波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3月

何海波,1971年生,浙江天台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法,旁及宪法和法理。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数部,主要有《司法审查的合法性基础》《实质法治》《行政诉讼法》。现任《清华法学》杂志副主编。

该书作者在英国读书写论文时,曾在名师指导下受过专门的学术训练,此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做过编辑,对于论文写作有深入的了解。本书分选题、文献、调查、论证、部件、行文、伦理七个部分,每部分从法学生最常见的问题入手,用轻松活泼的语言与丰富详实的例子,完整地叙写了一篇论文从孕育到结果的过程,是目前市面上较为系统详实的论文写作指南,对于法学专业学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法律研习的方法:作业、考试和论文写作(第9版)》


作者:[德]托马斯·M. J.默勒斯

译者:申柳华,杜志浩,马强伟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6月

托马斯·M. J.默勒斯(ThomasM. J. Möllers),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教授,欧盟法“让·莫内讲席教授”,民法、经济法、欧盟法、国际私法和比较法教席教授,欧洲法研究中心主任,欧中法律研究与创新中心主任,奥格斯堡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德国联邦银行货币和外汇基金会理事会主席。

申柳华,广西人,北京大学刑法硕士,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硕士,德国奥格斯堡大学经济法硕士,北京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联合培养刑法学博士,奥格斯堡大学托马斯·M. J.默勒斯教授学术助理、授课教师,欧中法律研究与创新中心主任助理。

杜志浩,山西人,南京大学-哥廷根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法学硕士,德国哥廷根大学在读博士生。

马强伟,河南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学士,中央民族大学法律硕士,北京大学和德国奥格斯堡大学联合培养民商法学博士。

德国法学研究的硕果累累,离不开其成功的法学教育。作为德国法学院里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很受欢迎的专业参考书,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法学院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学习初期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应试方法;专业学习不同时期的包括家庭作业、研讨课论文、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以及博士学位论文在内的论文写作方法;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文献检索、文献引用技能;进行学术报告以及口试的能力等等。


三、《如何解答法律题:解题三段论、正确的表达和格式(第11版增补本)》


作者:[德]罗兰德·史梅尔

译者:胡苗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罗兰德·史梅尔,波恩-莱茵-西格高校教授,其研究重点虽为经济私法,但就法学学习撰写了数本专著,深受好评。

胡苗苗,2010年秋至2014年春于中国政法大学中徳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并开始研究德国法,期间于2012年至2013年作为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奖学金生就读慕尼黑大学LLM项目。2014年至今于慕尼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及欧盟社会保障法。

本书立足于如何帮助学生用有效的语言解答法律试题这一问题,通过讲授德国民法的基本思维方法——以请求权为基础的案例分析方法,使学习者清楚简洁地表述思维过程,为一般法科生提供案例分析的方法指导。本书对法学案例的三段论作了公式化的总结,并通过十个具体案例的分析,训练该公式的具体操作。德国法学公式般层层推导的思维模式,对于国内法学教学与学习有着可供借鉴之处。


本文为中国民商法律网原创作品,作者王倩倩,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