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1.《著作权之道:从谷登堡到数字点播机》
作者:保罗·戈斯汀
译者:金海军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保罗•戈斯汀,斯坦福大学Lillick法学讲席教授,美国著作权法领域的权威之一。
金海军,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书回顾了美国著作权法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该国21世纪的著作权现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路径。既有按时间线的纵向梳理,也有不同国家的横向对比。通过对经典案例进行剖析,阐述了著作权人和使用人各自面临的困境及其权益保护。本书刻绘了美国著作权相关规定与其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互动,启发读者探寻我国著作权法的本土化发展道路。
2.《说话算数:技术、法律以及娱乐的未来》
作者:威廉·W·费舍尔
译者:李旭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3年1月
威廉·W·费舍尔,哈佛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讲席教授,伯克曼(Berkman)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Noank/Feilio数学媒体交换项目的创始人,国际最活跃的知识产权法和网络法专家之一。
李旭,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优秀青年教师,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清华大学网络行为研究所成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冲击着一大批传统产业,也在改变着娱乐业的业态。无论是电影行业还是音乐行业,新技术诱发了传播与保护的新矛盾。生产者与使用者的博弈,鼓励创新与保护版权之间的抗衡,诸多复杂的利益关系亟需权衡。本书以1990年娱乐产业的法律与实践为参照,对未来的娱乐产业、娱乐产品和著作权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三种方案供选择。
3. 《机器人是人吗?》
作者:约翰·弗兰克·维弗
译者:刘海安 徐铁英 向秦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8月
约翰·弗兰克·维弗,美国律师,波士顿学院人工智能法律领域专家。
刘海安,法学博士,现为天津大学法学院教授。
徐铁英,罗马第二大学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法学院副研究员。
人工智能正逐步走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政、医疗到交通,各种机器人便利着人们生活的时候也接替了本属于人类的工作。这一切在上个世纪还难以想象。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在未来会在何种程度上取代人力?又会引起怎样的法律、政策、伦理争议?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个人与组织的权益?本书对上述具体法律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了人工智能时代法律修改的方向。
本文为中国民商法律网原创作品,作者杨文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