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1、《网络虚拟财产评判标准与法律保护》
作者:赵自轩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1日
赵自轩,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讲师。
我国《民法典》第127条明确规定网络虚拟财产受到法律保护,然而学界对概念、判断标准等网络虚拟财产的诸多根本性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本书一改当前研究中流行的“观念主义”范式,进而采取了“经验主义”的分析归纳研究进路,试图厘清网络虚拟财产的基本内涵,探索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道路。本书包含网络社会中的网络虚拟财产现象、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现象的法治回应、网络虚拟财产的判断标准与基本范畴、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法权模式构建和网络虚拟财产面临的法律纠纷与保护五个部分,对解决实践中多发的网络虚拟财产纠纷具有参考价值。
2、《虚拟财产司法保护研究》
作者:江波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版
江波,法学博士,原任职于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担任知识产权庭厅长一职,现任职于腾讯集团,担任腾讯集团副总裁、法务综合部总经理一职。
伴随着司法实践中大量虚拟财产纠纷案件出现,学界对虚拟财产法律性质认识的众说纷纭,司法界对于如何处理虚拟财产法律纠纷案件仍存在重大分歧。本书的研究对象聚焦于虚拟财产的司法保护,立足于我国虚拟财产纠纷和案件的现实,着眼于探讨有利于我国消费者权益和产业利益平衡的的虚拟财产司法保护规则。本书包含虚拟财产司法保护现状、虚拟财产司法保护理论等内容,对于法律实务工作者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3、《虚拟财产权研究》
作者:林旭霞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4月1日
林旭霞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法学一级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虚拟财产这种全新的财富形态逐渐为人们熟知。本书认为“债权性”认识不能反映虚拟财产权利的本质特征,应用物权规范对网络虚拟财产予以规制。本书认为,虚拟财产权在符合物权基本属性的前提下,也存在区别于现实财产的特殊性,并明确指出“虚拟主体”不具有法律人格。本书包含虚拟财产的现实基础与理论依据、虚拟财产权客体论、虚拟财产权的物权法保护等部分。作为虚拟财产研究领域的早期经典之作,本书维护了传统大陆法上财产权物债二分体系的完整性,也将我国民法学界对于虚拟财产研究的水平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本文为中国民商法律网原创作品,作者陈子仪,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