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家事法讲坛(线上)第34期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婚姻家庭法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期主题
交出未成年子女强制执行的立法论
主讲人
刘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百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日本中央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会研究会理事,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理事,日本民事诉讼法学会正会员,日本比较法研究所研究员;入选北京市“百名法学英才”,最高人民法院第三批法律研修学者;荣获第八届日本倒产•再生法制研究奖励金奖。在《中外法学》《法学新報》等中日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等科研课题多项。
与谈人
陈爱武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学、家事审判制度、亲属法学。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秘书长;被聘为江苏省人民检察院院外专家、江苏省妇联法律顾问。曾获全国妇联授予的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近年来,获司法部、中国法学会、最高人民法院等多项省部级课题的立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
苑宁宁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法学博士,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少年司法专业委员会委员,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起草组成员,家庭教育立法专家顾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专家智库成员,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最高检听证员,北京市2017-2022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未成年人法学、诉讼法学。
方颖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员额法官,二级法官,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和民事诉讼法,所撰写的《福利型小额诉讼的渐进式扩张研究--以“诉源分流”为切入点》获第二届“羊城杯”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主题征文全国一等奖,并发表于《法律适用》2020年第9期,另有两篇案例获中国法院年度案例。
张志国
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巨各庄法庭(家事法庭)法官助理,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在读博士,曾荣获北京法院第六届法官助理标兵荣誉称号,另在《北京仲裁》《人民司法》《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司法》《中国法院年度案例》《民主与法制周刊》《人民法院报》等发表多篇文章,曾获得全国法院第三十二届学术论文讨论会优秀奖、《人民司法》铁人杯征文三等奖、中国执行论坛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
高瑾
陕西高瑾律师事务所主任,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协会委员,陕西省妇联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服务站负责人,先后出版《关注发生在身边的争议 律师与您一起将维权进行到底家事新说》《应对成长》三本个人专著。曾被授予陕西“全省优秀律师”“陕西青年突击手”称号“妇女维权优秀志愿者”“全省十佳法律援助个人”“陕西省十大普法模范”“优秀人民调解员”等称号。
点评人:
龙翼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婚姻家庭法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航空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会长。
孙若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婚姻家庭法研究所执行所长、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持人
段凤丽,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教育与未成年人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会员、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员、北京市法学会妇女法学研究会理事;曾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朝阳区优秀律师等荣誉称号;曾在《家事法研究》《家事法实务》《中国律师》等出版物发表过多篇实务研究文章
讲坛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婚姻家庭编、继承编所涉及的家事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热点。2016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部分法院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2018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在试点工作结束后又发文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
为进一步加强婚姻家事法领域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交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婚姻家庭法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特创办“家事法讲坛”系列活动,邀请法律职业共同体各界嘉宾从多学科、多视角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的正确实施、立法完善以及家事审判改革及家事诉讼程序立法及完善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