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论坛开场环节,主持人章豪隆重地介绍了莅临论坛的各位嘉宾,对各位嘉宾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并对本次论坛主题作背景介绍。

主题报告环节,王竹老师首先通过提取并匹配用人者替代责任的谱系要素,搭建了用人者替代责任的体系结构,进而分析了《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解释(一)》对用人者替代责任的回应、不足及补正,重点讨论了网络平台用工关系在现行法中如何处理。同时,王竹老师从用人者替代责任出发,展望了AI时代侵权责任法面临的挑战,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重构方案。
与谈环节,周友军老师赞扬了王竹老师的研究,称其“既系统梳理规范历史脉络,又前瞻回应新兴科技挑战”,体现了法学研究“继往开来”的学术品格。周老师从民法与劳动法的“挂钩”和“脱钩”切入,补充分析了现行用人者替代责任相关规范的历史背景;同时针对AI侵权责任问题,提示人工智能侵权仍有诸多重要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孟强老师立足法律研究中的术语区分,讨论了作为描述性概念的“两户”如何在法律上定性;针对AI侵权责任,指出应明确法律对技术的规制边界,尤其是“主体资格认定”和“有体物属性判定”两大争议仍有进一步讨论空间。
石佳友老师首先表达了作为母校教师,见证校友嘉宾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及与母校的深厚情谊感到十分欣慰。石老师剖析了在法律上认定现实案件到底属于劳务还是承揽关系的困难,结合法国法区分“物所生的责任”提出要反思法律中存在的许多“想象对立”;提示要关注AI技术革新在智慧养老中的巨大潜力,直面算法决策透明性、数据安全等重大挑战。

最后,在场同学围绕王竹老师的演讲积极提问讨论,各位嘉宾相互补充回应。本次会议在热烈的氛围和掌声中圆满结束,各位与会嘉宾亲切合影留念。
文字编辑 申鑫
图片编辑 陈今 申鑫
论坛简介
民商法前沿论坛是由王利明教授发起,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品牌学术活动。论坛以“打造学术争鸣之地、前沿传播平台、学子见贤思齐之所”为宗旨,自2000年9月15日创办至今廿四载余,已成功举办各类学术讲座545场,曾邀请谢怀栻、江平、魏振瀛、大村敦志、森岛昭夫、冯·巴尔等境内外著名学者分享洞见;论坛现场听众累计超过15万人,论坛实录通过“中国民商法律网”及其微信公众号独家全文发布,累计阅读量已逾520万人次。在中国民商法学界同类学术活动中,论坛运营时长及学术影响力均名列前茅,已经成为国内民商法学界最具影响力的论坛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