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家事法讲坛(线上)第52期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婚姻家庭法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期主题
论夫妻共同财产的三重归属规则


时间:2025年11月19日(周三)
19:00-21:30
平台:“家事法苑”视频号
(开放式直播,不设回放)
主讲人

龙俊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成员”,全程参与民法典起草工作,被全国人大誉为“为我国制定一部科学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民法典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国家级二等功;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所客座研究员,深度参与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系列司法解释起草工作。在《法学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并以“优秀”评价结项,荣获国家级奖励4次,省部级奖励3次。
与谈人

贺剑
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法学博士,德国曼海姆大学法学博士,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民法(含婚姻法),关注与民法有关的一切法律内部跨学科研究以及传统的法经济学。代表作包括《案例评析与法律评注》《夫妻财产法的精神》《对赌协议何以履行不能?》《中国民法学的气质》等。曾任《北大法律评论》主编。
缪宇
法学博士,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民法研究,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债法、亲属法和继承法。在《中外法学》《法学家》《清华法学》《环球法律评论》《法商研究》发表论文若干。

张瑜明
海南省三亚市凤凰公证处副主任、公证员,昆明市明信调解服务中心特聘调解员,中国公证协会涉外与涉港澳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研究会理事。在《中国公证》期刊发表多篇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理论与实务研究文章,参与《公证业务咨询指导》《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的创新探索与实务》《民法典实施以来公证咨询答复汇编》等实务专著写作。
乔长龄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广东金桥百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广州市律师协会婚姻家事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律师协会信托与财富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法律援助专家顾问,广州市律师协会首届“律政红棉-羊城巾帼律师”。发表多篇专业文章,参与编辑《守住幸福——婚恋与传承守护指南》、《逆转案例集》等专业书籍。

胡沛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三级高级法官(现已退休),北京市航空法律专业法律委员会常务理事。
致辞、点评人

龙翼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婚姻家庭法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航空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会长。
孙若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婚姻家庭法研究所执行所长、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持人

段凤丽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会员;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员,北京市法学会妇女法学研究会会员。北京市妇女维权专家智库人员。曾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朝阳区优秀律师等荣誉称号。曾在《家事法研究》《家事法实务》《中国律师》等出版物发表过多篇实务研究文章。
会务统筹人
杨晓林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所律师,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婚姻家庭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婚姻家事及财富传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讲坛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婚姻家庭编、继承编所涉及的家事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热点。2016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部分法院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2018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在试点工作结束后又发文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
为进一步加强婚姻家事法领域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交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婚姻家庭法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自2020年5月起特创办“家事法讲坛”(线上)系列研讨活动,邀请法律职业共同体各界嘉宾从多学科、多视角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的正确实施、立法完善以及家事审判改革及家事诉讼程序立法及完善建言献策。
中国民商法律网公众号 家事法苑公众号 家事法苑视频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