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商法律网 > 法律书屋 >正文

书单书评|我读128:书单 | 环境保卫战:公民的法律武器

发布日期:2020/5/31 正文字号:

文章标签:#民法典  #环境保护法

导语

“绿色原则”写入民法总则,是中国民法典的一大亮点,也彰显了在法律框架下规范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历史意义。环境侵权责任、环境公益诉讼、生态损害赔偿诉讼等均是在中国法律框架下公民可拿起来保护环境的法律“武器”。在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本文特分享三本介绍中美日三国关于公民环境权及环境诉讼制度的书籍,与读者共赏。

内容

1.     《沟通与协调之途——论公民环境权的民法保护》

作者:吕忠梅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吕忠梅,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驻会),农工党中央常委,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遴选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环境司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环境权理论自提出以来毁誉参半,焦点集中在其能否成为一项可诉性权利,或者说环境权能否类型化、具体化。本书从民法角度完成了环境权类型化与具体化的基本构想,以作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从环境权的人权属性以及对人权的全面保障需要出发,作者论证了环境权与民事权利的沟通与协调关系,阐明了时代发展对协同性法律规范的迫切需求;结合中国民法典的制定,本书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民法典可能是而且应该是“绿色民法典”的观点,就民法典中的人性基础、环境物权制度、环境合同制度、环境人格权制度、环境侵权责任制度以及环境民事诉讼制度进行了系统论证,为将环境保护的理念及相关制度摄入中国物权法及民法典的制定中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为突破部门法局限、创新法学研究方法,建立环境法与民法理论的沟通与协调机制提供了全新思维。


2.     《保卫环境:公民诉讼战略》

作者:(美)约瑟夫·L·萨克斯

译者:王小钢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7月1日

约瑟夫·L·萨克斯,在担任密歇根人学菲利普·哈特杰出大学教授(1966一1986)之前,曾供职于美国司法部、执业于华盛顿特区和任教于科罗拉多人学。1994年至1996年,他还在克林顿政府担任内政部长法律顾问和副部长助理,分管联邦水资源政策、濒危物种执法和财产权立法。其问,他还担任南非新宪法水资源和环境条款法律顾问。

约瑟夫·L·萨克斯教授是“环境公共信托理论”的开创者,该理论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环境法学者普遍接受的一个基础性共识。本书聚焦狩猎小河湿地填埋事件,主要内容包括:狩猎小河案的惨败;狩猎小河案的教训;为什么我们会失败;法院的角色;法律的心灵枷锁等。这本著作重申了公民主动管理我们环境的必要性。它建议,重申公民参与政治过程的一种必要方式是向法院起诉——不是因为我们认为法官更加聪明,也不是因为诉讼过程特别迅速,而是因为法院是一个平等地倾听公民个体和社会团体与已经训练有素以至能够操纵立法机关和行政机构的高度组织化和富有经验的利益集团的场所。此外,法院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是因为法院免受裙带关系和闭门操作所趋于养成的各种限制,因而能够带来关于环境管理问题的崭新洞见。


3.     《日本公害诉讼理论与案例评析》

作者:冷罗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5年6月1日

冷罗生,日本国立千叶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法学与环境资源法学教学研究中心主任。

本书首先简要地概述了环境保全问题在日本宪法方面的有关论述,其次,就环境保全问题,对日本的宪法应该采取什么对应的措施进行了探讨。虽然日本有关环境保全的立法状况比较复杂,但是,日本权威的宪法学说认为,日本是通过解释宪法,把环境权视为人权附随的一种有价值的权力来处理环境保全的。这种学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客观地说,这种学说主张的处理环境保全的方式,至少到现今为止有比较充分的理由,但是,在环境保全的内容和方法上,将来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否妥当,还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为中国民商法律网原创作品,作者贺舒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