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商法律网 > 论文集萃 >正文

民法|论人工智能致损的特殊侵权责任规则

发布日期:2025/7/13 正文字号:

文章标签:#侵权责任  #产品责任  #人工智能  #因果关系  #精神损害赔偿

导语

       人工智能侵权责任认定与承担是人工智能立法的重点与难点之一。产品责任路径并不能有效回应人工智能应用侵权引发的过错与因果关系证明、新型损害界定以及责任主体确定三大挑战。人工智能侵权责任立法应在过错责任的基础上,修补式配置专门条款,纾解被侵权人在责任成立与承担上的举证压力。被侵权人只有借助对人工智能研发记录、活动日志等文件的访问,才能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举证障碍。立法应规定证据开示规则,规定人工智能相关主体在一定条件下的信息披露义务,为法院发布书证提出命令提供实体法基础。人工智能时代对虚拟损害的救济,与其扩张物质性损害的边界,不若摒弃精神损害赔偿的严重性要件,转采“显著性”标准。为了减轻人工智能商品消费者的因果关系证明负担,立法应确定特定条件下的因果关系推定规则。当损害确定地因义务违反行为而发生,只是责任源头难以查清时,同一商业技术单元成员应对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