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商法律网 > 论文集萃
  • 中国法律

    5

    2025

    债权人代位权的功能及其行使效果

    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采取“入库规则”抑或“直接受偿规则”仍有争议。类型化阐释债权人代位权制度适用场景、实体法与程序法协同的趋势日渐明显。在不同法域,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效果本质上均是为了保障债权实现。面对债权人代位权功能的杂糅现状,未来可以在类型化、体系化方面继续深化研究。

    标签:#代位权#责任财产 #类型化 
  • 法学评论

    5

    2025

    智能投顾规制的信义法路径

    我国现行规则试图以普通资管产品的相关规则来规制全权委托型智能投资顾问,产生了削足适履的效果。应当用信义法的路径对其加以规制,并关注如下三个关键问题:第一,在注意义务塑造上以个性化为核心;第二,重视对于利益冲突的披露;第三,在其服务的前端和中端,通过算法规制来落实其信义义务。

    标签:#信义义务 #算法规制 #利益冲突 
  • 中国法学

    4

    2025

    民法典约定解除权制度的构造与适用

    自动解除与否是区分解除条件与解除事由的一般标准,但基于主观违约的自动解除应转化为约定解除权条款。合理的轻微违约限制应以“自治为原则、限制为例外”并确立适度从严的判断标准和必要的刚性缓解机制。“任何违约皆可解约”应限缩为“非轻微违约”。

    标签:#约定解除权 #合同解除 #解除事由 #轻微违约 #根本违约 
  • 法学家

    5

    2025

    论股东名册的法律地位

    从规则体系和司法实践来看,股东名册并不具有设权性质。但是,相较于出资证明书、公司登记等其他材料,股东名册对于处理公司与股东以及股东与股东之间的关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股东名册还可以对优化公司治理与保护股东权益起到促进作用。因此,股东名册在组织法上应当作为首要的证权文件。

    标签:#公司法 #股东名册 #股权转让 
  • 比较法研

    4

    2025

    论“通知”规则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品侵权中的类推适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传统网络服务提供者本质上相似,可类推适用《民法典》第1195条的“通知”规则。应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行机制和技术特点解释“合格通知”与“必要措施”,在过错责任原则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服务提供者的注意义务。并配合第1197条“知道或应知”规则,建构与现有技术水平相协调的动态注意义务体系。

    标签:#通知移除 #生成式人工智能 #网络侵权 #类推适用 
  •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 【尾页】

推荐阅读